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编辑整理解英原文: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讲解:
透过这一段所叙述的内容,当也知道,这是一位古代中医大师,所遭遇的瘀血实际临床病案了。他拿这实际病案,给其学生讲解瘀血脉证。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这倒象极了我四叔。我四叔是心动悸,他这里是胸满,也都是口极干燥,不欲饮水,也无寒热,这里说是“唇痿舌青”,我四叔是口唇苍白无血色,都是舌质暗紫。要清楚地知道,我四叔是下血不止,这病案讲的是瘀血,是有一定区别的。
他又说“脉微大来迟”,既言微何又言大,原来这个微是来修饰这个大脉的,意思是说脉稍大些,我四叔却是脉紧张有力。这是两千年前的古代大师所遭遇的客观实际瘀血病案,可惜我们现代中医还在认为,有瘀血就得迟滞,脉应出现涩滞脉,必定推理所得而后快,主观猜测始终得不到纠正,就这么不顾客观,代代糊涂。
接着又说“腹不满,其人言我满”,这就是瘀血的特征,这就是瘀血的病脉证。
原文: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当下之。
讲解:
“病者如有热状”,这里实际指如有火状,病人自感象上了多大火一样,烦躁而满闷,口极干燥,也口渴,摸他脉却亦然平稳,这种状况,有一个名称叫“阴伏”。这是有瘀血,据证可选方药,当下之,以驱除瘀血。
原文: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大枣十二枚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讲解:
“火邪者”这一段,实际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便血),名为火邪”的下文,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也许是竹简的错乱吧。
太阳病,初得病之时,当以证解表发汗,医生无知,却错误地用火熏之,强发汗,不能出汗,病人异常烦躁,得不到纠正,一段时间后,大便下血,这叫火邪,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以救逆。单看《金匮要略》火邪之篇,对火邪的概念,简直是云里雾里,叫人一头雾水,难知真象,犹如攥着拳头让人猜手心中的东西。还好,有伤寒论这篇,顿时释然。
《金匮要略》这一篇,开头就论述了惊、悸的脉理:“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也为论述火邪这段埋下了伏笔: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这便有了惊狂、悸动。
具体的辨证,临床用法,可参考我发的湖南青年工程师,大便下血案。
?安医生讲金匮要略目录?
安医生讲金匮要略卷上目录
第一讲《金匮要略》开篇的话
第二讲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得失
第三讲《金匮要略》的来历
第四讲痉病的分类
第五讲痉病的成因
第六讲痉病的治疗
第七讲小汗法治疗风湿
第八讲小汗法方剂举例
第九讲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
第十讲太阳中暍
第十一讲百合病者,百脉一宗
第十二讲滑石代赭汤
第十三讲百合滑石散
第十四讲甘草泻心汤
第十五讲赤小豆当归散
第十六讲阴气孤绝与阳气独发
第十七讲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十八讲防己地*汤
第十九讲桂枝芍药知母汤
第二十讲乌头汤
第二十一讲古今录验续命汤
第二十二讲越婢加术汤
第二十三讲*芪桂枝五物汤
第二十四讲小建中汤
第二十五讲*芪建中汤
第二十六讲暮蓣丸
第二十七讲炙甘草汤
第二十八讲甘草干姜汤
第二十九讲射干麻*汤
第三十讲厚朴麻*汤和泽漆汤
第三十一讲麦门冬汤
第三十二讲葶苈大枣泻肺汤
第三十三讲桔梗汤
第三十四讲皂荚丸
第三十五讲生姜甘草汤
第三十六讲奔豚汤
第三十七讲桂枝加桂汤
第三十八讲栝楼薤白白酒汤
第三十九讲枳实薤白桂枝汤
第四十讲桂枝生姜枳实汤
安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