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男性,46岁,10年多来胃脘痛疼,近来加重,初诊年11月30日;近症:胃脘刺痛,饥饿时明显,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烧心,心悸,头晕,身冷畏寒,汗出恶风,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苔白舌尖红,脉细弦。
方选小建中汤,二诊年12月3日:疼减,手心发热亦减,但仍胃脘刺痛,背脊发热,大便日行一次。上方加炒五灵脂二钱,元胡粉五分(分冲)。
三诊年12月9日:胃脘痛已不明显,唯食后心下痞,四肢发凉,夜寐不安。将返东北原籍,改方茯苓饮(茯苓五钱,*参三钱,枳壳三钱,苍术三钱,生姜三钱,陈皮一两,半夏四钱),带方回家调理。
按:胡老在患者走后讲道:当表邪存在时,治疗不解表,专温补或理气血,造成外邪久不去,且引邪入内,故胃脘痛长期不愈。当治以温中同时解表,则胃脘痛很快缓解。本患者因有汗出恶风、头晕心悸等症,即有邪在表,并现表虚证,因为小建中汤的适应证,故服药三剂即效,服九剂症状基本消除。小建中汤乃是桂枝加芍药再加饴糖而成,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胃腹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饴糖,虽仍治胃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故名之为建中。谓之小者,以其来自于桂枝汤,仍兼解外,与专于温补的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则比较为小也。
例2,40岁男性,疲乏、纳差、右胁痛、胃脘痛、时有头晕,吐酸烧心,怕冷。前医投*芪建中无效,伴咽干,便干,苔白腻浮*,舌尖有瘀点,脉沉细,胡老给予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按:头晕、胁痛、咽干,为少阳(头晕、胁痛)阳明(咽干)合病,故用大柴胡,有瘀血用桂枝茯苓丸。
例3,男性32岁,胃痛2年再发1月,餐前餐后皆胃痛,常嗳气、呕吐、烧心、心下痞,腹胀,苔白,脉弦细。
旋覆代赭汤合茯苓饮(茯苓、参、白术、陈皮、姜半夏、枳实、生姜)加乌贝散(乌贼骨、川贝)
例4,33岁男性,胃痛2年,饥饿时明显,反酸,欲呕,吐白沫,头痛,腹胀、苔白腻,脉弦。方选吴茱萸汤合半夏厚朴汤加陈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