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学名:Poncirustrifoliata(L.)Raf)别名枳实、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枸橘、臭杞、橘红、沉蛋。属芸香科枳属小乔木,树冠伞形或圆头形。枝有刺,花单朵或成对腋生,花径3.5-8厘米,通常为白色。果近圆球形或梨形,汁胞有短柄,果肉甚酸且苦,带涩味;种子阔卵形,乳白或乳*色。花期5-6月,果期9-11月。
枳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战国后期约公元前三世纪)“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也见于《山海经》(战国后期作品,可能比《周礼》稍后)的北山经“北狱之山,多枳棘刚木。”《周礼》与《山海经》所称的枳,按其地理分布来说就是本志所理解的枳。直至公元九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书册所载的枳,大抵都指同一植物从苏颂《图经本草》(公元年)以至明、清两代各家本草所称的枳(包括枳实和枳壳),有时还指的是柑橘属某些种类,例如香橙,甚至是酸橙,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年)与《四部丛刊》影印金泰和甲子版两书中的汝州枳壳图都已公认为本志所理解的枳,至于绍兴校定本与甲子版的成州枳实图二者有些差别,但二者的果都是无毛的。有中国柑橘园艺学者的调查发现了成熟果变为无毛的枳的一个类型,因而就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果无毛的就不是本志所理解的枳。据此,绍兴校定本的成州枳实图以其植株较矮小,枝曲折,刺粗而长,3小叶等特征不可能是柑橘属植物,更不可能是香橙。至于甲子版的那幅图,除了它的叶不大象指状3出叶之外,也不能排除它不是枳。(当然是属于柑橘属植物的可能性较大)。有调查还发现了枳的常绿类型,以及具单小叶及2小叶的自然杂交枳类,使我们对于枳的生物学特性有了进一步了解。以前认为“冬不落叶”的,或“叶为单叶”(应该是单小叶)的都不会是枳的考证,值得重新考虑。
枸橘一名,始见于韩彦直《橘录》(公元),至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公元年)为止,其间各家本草所称的枳与枸橘,有的是指柑橘属植物,有的是指枳属。李时珍《本草纲目》(公元年)中的枳,其插图显然是柑橘属植物,其文载所称的枸橘“树叶并与橘同,结实大如弹丸,形似枳实,而壳薄不香”,则很难说是枳属植物了。
属于枳原产地的局部地区——淮河流域一带,称枳为枸橘,而湖南沅江及其他地区以及其他个别省、区则称*皮酸橙类为枳,也还有把香橙、香圆等叫做枳的,使得中药材的枳成为多种类化。虽然,枳的药材正品仍沿用本草的果制成,但商品药材因各地沿用习惯不同其种类亦各有异,大抵甘肃、湖南、广西、四川的部分地区多以酸橙作枳的代品;江西、广西、四川的部分地区以柚作代品;江苏、江西、湖南的部分地区以香橙及香圆作代品;浙江则用酸橙、香圆、酸橙作代品;广东除用香圆外很可能还有虎头柑(酸橙与柚的杂交种)代替,还有用甜橙幼果代替,称为“粤枳实”;福建部分地区也用甜橙类的果代替;云南则用香橼代替。相反,也有用本种的果作它种中药的代品,如山西则用它代香橼;江苏部分地区用它作香圆或香圆皮的代品;四川以本种的果皮制品称为正青皮,或毛化红,或真青皮,以区别于用未成熟的红橘、柑或甜橙类的果皮制成的青皮,其实,后一类应属于陈皮类。
枳性温,味苦,辛,无*。舒肝止痛,破气散结,消食化滞,除痰镇咳。中医用以治肝、胃气、疝气等多种痛症,枳实与其他中药配伍,对治疗子宫脱垂和脱肛,有显著效果。枳壳制剂的静脉注射对感染性中*、过敏性及药物中*引致的休克都有一定疗效。
枝条绿色而多刺,花于春季先叶开放,秋季*果累累,可观花观果观叶。在园林中多栽作绿篱或者作屏障树,耐修剪,可整形为各式篱垣及洞门形状,既有分隔园地的功能又有观花赏果的效果,是良好的观赏树木之一。
来源: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管理处
编辑:胡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