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鸡年改鸣中成药
TUhjnbcbe - 2021/8/18 7:0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 http://m.39.net/disease/a_6239962.html

作者:自由自在的鱼来源:蒲公英

1月1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印发了《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了不应采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语,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如:名称中含“降糖、降压、降脂、消炎、癌”等字样;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宝”“灵”“精”“强力”“速效”等;名称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词等。主要针对中成药命名的混乱。

但风油无精,白药无云南,痔疮无马应龙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中成药命名的混乱现象,很早就有人指出。比如:王毅对中成药命名的建议:

近年来中成药发展很快,经正式批准的品种已达余种,还不包括大量正在做Ⅱ期观察待批准的新药。由于目前中成药名称较混乱,个别品种是在仿照前人或别人的基础上略作改动,另立新名,实为名新,而内容重复。此外,保健品、营养品仿效治疗性中成药名称及功效,使医家难辨良莠,严重地影响临床医疗中的选用。长此下去,必然造成中成药生产自毁“容面”,以至无法收拾的局面。追根索源,笔者认为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主管部门对中成药的命名要求不严,重视不够。

陈明珠对中成药的名称、组成混乱情况的建议:

中成药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传统品种和近年来创制的新品种约有三十个剂型、五千多个品种,有数百家生产中成药的厂家,发展很快,成绩喜人。不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前有的中成药存在着同方异名、同名异方的问题,实难记忆与区分;有的又是处方大同小异,给临床用药,药*管理、药品经营等方面产生了某些混乱,似应进行适当的整顿。

《征求意见稿》提出,中成药通用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不易产生歧义和误导,避免使用生涩用语。一般字数不超过8个字;不应采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语;名称中应明确剂型,且剂型应放在名称最后;名称中除剂型外,不应与已有中成药通用名重复,避免同名异方、同方异名的产生。

《征求意见稿》明确,中成药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也不应用代号命名。如:名称中不得含有“X0X”等字样;也不应采用固有特定含义名词的谐音。如:名人名字的谐音等;一般不应含有濒危受保护动、植物名称。根据上述要求,通过使用关键字在CFDA药品数据中粗略查询,累计检索到多种药品名称“违规”。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中药饮片或中药提取物等经适宜的方法制成的各类制剂。文件特别指出,本指导原则不仅适用于中药新药的命名,也适用于对原有中成药不规范命名的规范。这意味着此次文件具有追溯性,所涉及的面甚广,中成药行业势必掀起一轮“起名大战”。

从CFDA药品数据库发现,多家上市药企药品或涉及改名,包括贵州百灵、中新药业、华润三九、天目药业、同仁堂、康缘药业、神威药业、华伦药业、精华制药等。实际上,好的药名对于企业销售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一个通用名下,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可有多个商品名称,而有很多企业为了从中脱颖而出,让老百姓记住药名,做大量的推广;另外,因为很多中药本身具有传承的特殊性,已经成为“老字号”级别,再做更改企业或受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一位中药企业负责人称,改名后,企业需要重新备案、重新改包材,说明书、包装盒、标签、药品追溯码等都需要一一修改。“从品牌到包装等,无形或有形的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具体多少我们还没有做预估,希望相关部门对改名的事情能慎重,不要一刀切。不过现在还是征求意见稿,应该还有时间消化。”

其实,对于中成药来讲,名字改不改并不关键。中成药最大的问题是疗效不确切,不法之徒添加西药,不按中医理论指导用药等,解决这些问题比改名重要多了。

中成药剂型命名的一般原则

中药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方法和标准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供临床医生辩证使用的一类药物。中药成药来源复杂,其命名也是多样化的。理想的命名,乃是对该成药最简练的说明和和提示,应能对该成药的主要药物、特点及功效等作一高度的概括。有不少的成药名称确实成为命名的典范。有些方名一目了然,有些方名寓意深刻,有的则怪诞离奇,掌握有类命名的规律,对于领会和使用中成药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经过加工制作,一般有丸、汤、散、膏、丹等不同剂型。若欲考究丸之为丸、散之为散的奥义,其中还真有些趣闻。原来“丸”的读音,在方言中与“缓慢”的“缓”十分相近,在吴方言中几乎相同,所以,大凡丸药,药效来得迟缓,却能久存体内,慢慢作用;相反,“汤”的读音与“涤荡”的“荡”颇为近似,所以,与丸药相比,药效来得迅猛。至于“散”在中药剂型中,皆示散化之意,常用来治疗痼疾;而“膏”这类中药剂型,则独含膏滋之意,用于内服,每有养身、强体的功能。何以为“丹”?朱丹原是一种矿物,而用矿物炼制的中药,也就常被称为丹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药剂型有40余种,而常用的剂型有丸、片、胶囊、合剂(含口服液)、颗粒、糖浆、煎膏、膏药、酒、散、酊、茶、栓、气雾、软膏、锭、曲、露、糕等20多种,其中丸剂、片剂、胶囊、合剂(含口服液)、颗粒剂最多。

命名规律任何一种中药成药或一首方剂的名称均可分为两部分,即方名和剂名,一般来说,其名称的前面部分为方名,后面的一两个尾字则为剂名。
  从古至今对中药成药命名的情况归纳如下(感觉违规的有不少):
  一、以处方组成命名1、以组成药物的数目加上主药而成。独参丸:方中仅有一味药,是人参。五苓散:由以茯苓为主的五味药组成。二冬膏:由天门冬、麦门冬二药组成。六味地*丸:由熟地*、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六药组成。九味羌活丸:由羌活、防风、苍术等九味药物组成,以羌活为主药。十灰散:由大蓟、小蓟等十味炭化药物组成。

2、对组成药物主药不直书其名,而用假借、比喻方式。二妙散:由*柏、苍朮两味药物所组成。二陈丸:方中含陈皮、半夏二味药物,均限陈久者为良。三物备急丸:由大*、干姜、巴豆等三种药物组成三才封髓丹:三才原指天、地、人,此处借指天冬、地*、人参。四圣散:指漳丹、官粉、白矾、松香四味药物。四君子丸:由人参、白朮、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四神丸: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四味药物组成。五虎散:由当归、红花、天南星、防风、白芷五味药物组成。(野生动物)五味消*饮: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五味药物组成。五子衍宗丸:由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药物组成。六神丸:六神喻牛*、珍珠、蟾蜍、冰片、雄*六味药物。(神等同“宝”“灵”“精”)七宝美髯丹:方中用七味药物益肝补肾,功宏如宝。(有宝了)越鞠丸:本药含栀子、川芎、香附、苍术、神曲。栀子古名越桃,川芎又名鞠芎,以此二药首字名之。

3、处方组成简单的成药,则直书组成药物。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二药组成;磁朱丸:由磁石、朱砂二药组成;银*注射液:由金银花、*芩二药组成;白金丸:由郁金、白矾二药组成;(用词易歧义,脑白金)脏连丸:本方中有脏器药猪大肠及*连,故名;二冬膏含天门冬、麦冬;苏冰滴丸:含苏合香、冰片;香连丸:含*连、木香;珠*散:含牛*、珍珠;(人老珠*,不雅)银*片:含银花、*芩;丁桂散:含丁香、肉桂;玉楂冲剂:含玉竹、山楂;二味枳术丸:含白术、枳实。参杞冲剂:含*参、枸杞子;桑麻丸:含桑叶、黑芝麻。

4、单味药物组成的成药,直接用药物名加剂型而成。如:艾叶油气雾剂、板兰根干糖浆、蟾立苏注射液、穿心莲片、刺五加冲剂、丹参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鸡血藤膏、金银花露、老鹳草膏、灵芝片、罗汉果冲剂、牡荆丸、枇杷膏、千里光片、青果膏、三七片、四季青片、田基*注射液、五加参冲剂、夏枯草膏、仙鹤草膏、药艾条、芸香油滴丸、紫花杜鹃片。

5、组成繁杂的成药,只用主药代表其疗效。乌梅丸:方含乌梅、蜀椒等10味药物,乌梅为主药,用于安蛔止痛、补虚温脏。金鸡冲剂:本药含金樱子、鸡血藤、功劳木、两面针、千人拔、穿心莲等,取前二药首字名之。西*丸:本药又名“犀*丸”,但方中并无犀角。西*即我国西北牛*,故名。

其他成药有:冰硼散、冰霜梅苏丸、参苓白术散、参鹿补膏、参茸膏、大*蟅虫丸、大山楂丸、当归六*散、独活寄生丸、茯莬丸、复方川贝精片、复方丹参片、复方当归注射液、复方地锦片、复方杜鹃片、复方灵芝干糖浆、复方羊角冲剂、葛根苓连片、海参丸、荷叶丸、红升丹、红药片、槐角丸、*连羊肝丸、虎骨酒、茴香橘核丸、鸡肝散、金樱子糖浆、橘贝半夏、橘红丸、梨膏、灵芝蜂王精、六味地*丸、芦荟丸、毛鸡药酒、牡蛎散、木瓜丸、木香槟榔丸、全鹿丸、人参鹿茸丸、人参药酒、三*片、三金片、三肾丸、桑螵蛸散、蛇胆陈皮散、神犀丸、十灰散、使君子丸、首乌丸、薯蓣丸、水莲膏、天麻丸、乌鸡白凤丸、五加皮药酒、五苓散、五皮丸、五香丸、西瓜膏、犀角地*丸、犀羚丹、香附丸、盐蛇散、茵栀*注射液、鱼鳔丸、珍珠散、栀子金花丸、朱砂膏、紫草膏。

6、以组成药物的比例或加工方法命名。六一散:由滑石粉六份、甘草一份组成;七三丹:由熟石膏7钱,升丹3钱组成;八二丹:由熟石膏24克升丹6克组成;九一丹:由石膏(煅)7克*灵药3克(现升药:煅石膏=1:9);十枣汤:方名“十枣”者,一是说明方中药大枣十枚;二是强调大枣在该方中缓其峻*顾护胃气的特殊作用;四磨汤:本方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味药物组成。“四磨”,指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的方法;千捶膏:由于本方制法比较特殊,先将杏仁、蓖麻仁入石臼中,用木槌捣烂如泥,然后将余药研成细末,置于石板之上,边加边用木槌去捶打,击千余下,使药物达到充分混合,成为软膏方止,方名则根据其制作方法而言,故称“千捶膏”。;七制香附丸:因本方炮制方法特异,具体是将香附十四两分为七等分,分别同与六种辅料七次炮制,故名“七制香附丸”。九转*精丹:本药系遵古法制造,须将*精、当归加*酒,经九蒸九晒而成,谓之“九转”,故名。九制大*丸:将大*串碎。用*酒拌,于铜罐中密闭,隔水加热,九蒸九晒,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小丸,故名。 

二、以主药和功用命名银翘解*片:以银花、连翘为主药,有散风热解*之功;

艾附暖宫丸:以艾叶、香附为主药,有暖胞宫作用;

藿香正气丸:以藿香为主药,治四时不正之气所致之症;

五海咳喘丸:本药用于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方含五味子、海浮石、海螵蛸、

麻*、甘草、杏仁、石膏等药,取前二药首字名之;

槟榔四消丸:本方用槟榔消导食积,牵牛子泻水消积,香附理气消滞,猪牙皂豁痰散结,四药应用,以消气食痰水积滞,故名“四消”;

其他类似命名的成药有:阿魏化痞膏、安脑牛*片、百部止咳糖浆、百合回金丸、百花定喘片、柏子养心丸、半夏露、半夏片、薄荷通、参茸卫生丸、参三七伤药片、参苏理肺丸、柴麻解表丸、沉香化气丸、沉香化滞丸、沉香舒郁丸、川贝枇杷露、二母安嗽丸、蛤蚧定喘丸、冠心苏合丸、龟鹿宁神丸、海马补肾丸、河车大造丸、琥珀抱龙丸、*连解*丸、*连上清丸、京万红烫伤药膏、荆防败*散、橘红化痰丸、连翘败*丸、羚翘解*丸、龙胆泻肝丸、麻仁滋脾丸、礞石滚痰丸、明目地*丸、明目蒺藜丸、明目上清丸、木香顺气丸、牛*抱龙丸、牛*降压片、牛*解*片、牛*清心丸、牛*上清丸、牛*消炎片、牛*镇惊丸、朴沉化郁丸、清胃*连丸、清心牛*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回本片、人参健脾丸、人参养荣丸、三*宝蜡丸、桑菊感冒片、十香暖脐膏、十香止痛丸、石斛夜光丸、苏子降气丸、乌梅安胃丸、五仁润肠丸、五子补肾丸、香连化滞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杏苏止咳糖浆、芎菊上清丸、珍合灵片、止咳喘热参片、止嗽青果丸、枳实导滞丸、至宝三鞭丸、治咳枇杷颗粒、朱砂安神丸、珠*吹喉散、珠*消疳散、竹沥化痰丸。
  

三、以道教文化命名(封建迷信)我国的中医药历来与道教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许多方剂其实是由追求“长生不老”的“炼丹家”发明或推广的,所以不少方名实则包含了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诸如“太乙膏”、“玉女煎”、“玉枢丹”、“白虎汤”、“青龙汤”、“真武汤”等等。

大小青龙,白虎,玄武(真武)。朱雀(十枣)。四方剂来源于巫家方,巫家借古四神即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神为处方命名。当然也有个说头,小青龙、大青龙二方中有麻*之色青,似古四神青龙,即巫家医取青龙意。白虎汤因其君药石膏色白似白虎神。玄武(真武)因所配附子色黑象玄武神,朱雀(十枣)因大枣色红象朱雀神。四处方可能在巫医出现之前就有,后有巫家医首先运用并命名,后医圣张仲景收之于长沙集。到此四方神只是方剂的名称罢了,无它义。

青龙汤:青龙汤有大小之分。二方均出自《伤寒论》,为何此二方皆以青龙命名呢?青龙,即苍龙,乃古代所谓“四灵”之一,主东方司发育万物。大、小青龙汤都属发汗解表之法,这如同古人说的“龙现云从”,而后行雨,用雨降来形象比喻汗出,而汗出则风寒已解。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引喻嘉言之话说:“解肌兼发汗,义取青龙者,龙兴而云升雨降,郁热顿除,烦燥乃解,匪龙之为灵,何以得此乎?”大青龙汤为发汗之重剂,所以明·吴昆在《医方考》中说:“名曰大青龙,特发表之尤者乎!”青龙汤形象地表示出服药后的情景,可看出制方者想象丰富,寓意深远,只要看到“青龙”二字,就会使人有身处云雾之中,不觉产生汗如雨泄之痛快淋漓之感。

白虎汤: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各种方剂书中均有记载。此方在《伤寒论》中是治阳明病热证的主方,在温病学中是治温热病气分证的代表方,不管那种疾患,石膏用量都偏重。君药石膏,辛苦大寒,佐以知母,皆入金土,可清肃肺胃,涤荡内热。白虎属金,主西方。肺属金,秋也属金,石膏色白,即以白虎命名,再恰当不过了。《医方考》中说:须“秋金之令行,则夏火之炎息。”李杲曾说:“身以前,胃之经也。胸前,肺之室也,邪在阳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气,所以有白虎之名。”又,虎,阴也;石膏性寒,体重而降,阴也。清·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说,白虎汤可“大清肺胃之热”。虎为兽中之王,以“虎”之威力表明此方剂的作用。此方剂以“白虎”命名,不仅和五行相配,且喻指其性能与功用,一望“白虎汤”,患者就会觉得内热尽除,感到气爽神清。

朱雀丸:《百一选方》卷一方中说:“朱雀丸”是“茯神二两,沉香五钱。治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心神不定,恍惚不乐,事多健忘,心悸怔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七卷中也载有“朱雀丸”。“朱雀丸”主治惊气怔忡。本方剂所以称为“朱雀丸”,一曰“朱雀”乃古代祥瑞动物,主南方,南方属火,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自安。“朱雀”既喻指病脏,又影射治法。二曰朱色象火,使人想到心火,也可使人从朱砂联想到朱茯苓。“朱雀丸”一名,形象而又含意丰厚,可以让人浮想联翩。

真武汤:真武汤,亦《伤寒论》方,本名“玄武汤”。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九》中说:“祥符间,避圣祖讳,始改玄武为真武。”本方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构成,功能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患。《医方论》中说:“此方取名真武,乃专治肾脏之剂。”《医方集解》也说:“方名真武,盖取固肾为义。”那么本方剂何以用真武命名呢?真武,即玄武,主北方,道家以为真武“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见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肾,按五行归属属水,其色黑。这里用真武命名方剂,与本方作用相符。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都是古代祥瑞动物,谓之“天之四灵”。古代*旗按东、西、南、北的方向,以青、白、赤、黑之颜色,分别绘有四灵形象,以正四方。《吴子·治兵》说:“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以上4个方剂,分别以古代4种祥瑞动物命名,形象地表明这4个方剂在发汗、清热、安神、治水方面的作用及威力。这种按属性比类取象的命名和五行、脏腑、用药相吻合,医者易记,便于理解与应用,听其名,患者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

四、以中医术语命名大部分是描述药物的功效,意从中医理论而来,或以方剂来源的中医文献命名。真人养脏汤:源自《局方·卷之六治泻痢》纯阳真人养脏汤。

清瘟解*丸:源自《真方汇录》清瘟解*丸。

荆防败*散:源自清王清源《医方简义》荆防败*散。

小儿回春丹:源自《普济方》荆防败*散。

防风通圣丸:源自金刘完素《宣明论方》防风通圣丸。

在原方剂处方基础上增减或改变剂型小青龙合剂:源于《伤寒论》小青龙汤(封建迷信)

九味羌活丸:源于《此事难知》九味羌活汤。

普济回春丸:源于清汪昂《医方集解》载元代李东垣“普济消*饮”加朱砂。

清气化痰丸:源于《景岳全书》载朱丹溪清气化痰加味。

苏子降气丸:源自《和济局方》苏子降气汤加减。

养阴清肺膏:源于清·郑梅涧《重楼玉鈅》养阴清肺汤。

独活寄生丸:源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犀角地*丸:源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汤加味。(濒危受保护动、植物)

二妙丸:源于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二妙散。

局方至宝丹: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济生肾气丸:源于《济生方》

万氏牛*清心丸:源于明代万密斋《痘疹世医心法》

指迷茯芩丸:方出《全生指迷》一书,以茯苓为主药,故名。

戊已丸:戊已代表土,也就是肠胃,以戊已命名即说明本药具健脾和胃、止泻痢的功效;

泻白丸:中医认为肺属金,色白。本药具有清泻肺热的作用,故名;

导赤丹:中医认为心属赤色,引导心火从小便而去谓之导赤,故名;

耳聋左慈丸:“左”系指肾阴,左慈即养阴之意,故名;

健步虎潜丸:此药可使筋骨痿软者健步行走,故名“健步”。古人认为“虎从风,虎潜则风息也。”故虎潜即表示本品具有“息风”(肝肾虚风)的作用;

交泰丸:本品可交通心肾,使心肾安泰,故名;

金匮肾气丸: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中有桂枝、附子能温肾暖胃,使“命门有火,肾有生气”之态,故名;

九气拈痛丸:“九气”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以及寒热之气而言,意即“九气”不调易犯胃痛之意;

坎离砂:本药系将铁落煅红,倾入各药煎汁中,及尽冷却制成。“坎”、“离”在“八卦”中分别代表水、火,表明本药可生火热、袪水湿风寒。本药外形似砂,故名;

两仪膏:“两仪”系指阴、阳,气属阳,血属阴。本方能双补气血,故名“两仪膏”,又名“两宜膏”;

七宝美髯丹:“髯”指男子的须发。本药能补肝肾,乌须发,由七味药组成,故名;

清金止嗽化痰丸:中医理论认为肺属五行之“金”。“清金”即清肺热之意,故名;

壬水金丹:壬在天干中代表水,壬水即取水能制肺火之意,故名;

右归丸:中医理论认为,肾有两脏,左者属水,右者属火,又称“命门”。“右”指命门之火,即肾阳,本方能温阳补肾,故名;

左归丸:中医理论认为,肾有两脏,左者属水,右者属火,又称“命门”。而本方能滋养肾水阴精,故名“左归丸”;

左金丹:汪昂《医方集解》云:“左金者,谓使金令得行于左而平肝也。”故本药名称是取泻火保金,强金制木,肝平则胃和之义;

金水宝:肺在中医脉象理论中属金,肾属水,故名。

五、以典故传说或成方的创始人命名(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

前者如:冯了性药酒、史国公药酒、雷允上六神丸、都梁丸等,参见下述《中药成药药名来历传说》。后者如:马应龙痔疮膏、马应龙八宝眼膏、王回回狗皮膏、白敬宇眼药、梁财信跌打丸。季德胜蛇药片等。

六、根据主药的产地命名(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如云南白药、泉州茶饼、绍兴大补酒、罗浮山凉茶颗粒等。(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


  

七、以成药性状命名辟瘟解*、消肿止痛的紫金锭,为固体纺锤形制剂,称为"锭剂",含雄*、朱砂,色呈橙红,故名"紫金锭"。其他有:云南白药、紫雪散、红丸药、小金丹、一捻金、桃花散、碧玉散、碧云散、红棉散、红灵散、黑神丸、絳矾丸等。

八、以病名和功效命名(暗示疗效)如疟疾饮,主要用于疟疾的治疗;*病丸,主要用于治疗血气不足之*胖病;

腹水丸,方中用药多有逐水泻下的作用,基本上是治疗腹水之专方。

类似的有:迁肝片、流感茶、百日咳片、白带丸、鼻炎片、鹭鸶咳丸、羊痫疯丸、久痢丸、烂积片等。得生丹:亦名“种子丹”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不孕,故名“得生丹”。

定坤丹:又称“定坤丸”,是著名补血养血调经药。本药因能治疗女子月经不调。

坤顺丸:顾名思义,可调治妇科月经病。本药用于补养气血,理气调经,故名。

七宝美髯丹:“髯”指男子的须发。本药能补肝肾,乌须发,由七味药组成,故名。(夸大疗效)

生化汤丸:本品具有袪瘀血、化生新血之功,故名。

失笑散:古人论本方药为治诸痛之要者,对妇科病尤佳,并谓用本方之后,病者常于不觉之中诸症悉除,不禁欣然失笑,喻其效验,故名。(夸大疗效)

铁笛丸:喻本药功效能使嘶哑开音如“铁笛”,故名。(夸大疗效)

通关散:本品有通关开窍作用,故名。

通宣理肺丸:本药具有宣通肺气的功效,故名。

万应锭:喻使用范围广,有“万应”之意,故名。今名“清热丸”。(夸大疗效)

温经丸:本方温经散寒,治虚寒痛经等症,故名。

五虎散:喻本方所含当归、红花、天南星、防风、白芷五药药效猛烈,故名。

行*散:本品为夏季旅行,野营常备药品,故名。亦名“武侯行*散”,相传诸葛亮所制。

醒消丸:醒消系形容其药效之验,谓晚报早醒即消,故名。

阳和丸:本药能温阳补血,散寒通焐,用于阴疽之症,犹如红日当空、阴方四散、化阴滞而使阳和,故名。

玉屏风散:“玉”者,有珍贵而坚固的意思;“屏风”,室内门前挡风的家具;“散”表示该药为散剂,就是将药物研磨成粉后均匀混合而成。“玉屏风散”像是给体质虚弱的人的体内加了一面结实坚固的挡风墙,使风邪无法侵入。古人论谓凡用本品散风邪者当珍之如“玉”,倚之如“屏”,故名。

再造丸:再造,即“再生”之意、喻本药有使已绝之生命得以复苏之效。(夸大疗效)

舟车丸:本方药性迅猛,用时应中病即止。”舟车“是形容本药能使水湿之邪、畅行无阴,有如顺流之舟,下坡之车,顺势而下。

九、以服用方法、剂量、时间命名布袋丸:将所用药物汤浸蒸饼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生绢袋盛之,次用精猪肉二两,和药一起煮,侯肉熟,经于当风处悬挂,将所煮肉并汁,令小儿食之,所悬之药,第二日仍前法煮食,只待药尽为度。

川芎茶调散:原系用清茶同服。

牛*噙化丸:含于口中慢慢融化咽下。

梅花点舌丹:因原方中有白梅花,有开郁、和中、生津、解*之效。使用本品时,多点舌噙服,故名。

榄葱茶、甘露茶:均用开水泡服。

九分散:本药含马钱子,有剧*。服时不宜超过九分(一包量),故名。

七厘散:本药因药力较强,剂量不宜过大,一般用七厘冲服,故名。

八厘丸:每丸湿重1分,干重8厘。消瘀散*。

一粒金丹:主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啮。一粒服下,立验。

一粒珠:本药一次服一粒,故称之。同时又有喻速效之意,“一粒”即可。

午时茶:因习惯在端午日正午泡饮,故名。

鸡鸣散:本药因强调“黎明时服”,故名。

儿科专用成药保幼化风丸、肥儿丸、牛*保婴丸、小儿百寿丹、小儿肺闭宁、小儿化滞丸、小儿回春丹、小儿解热丸、小儿金丹片、小儿久漱丸、小儿康。小儿磨积散、小儿牛*散、小儿四症丸、小儿香橘丹、小儿止嗽金丹、小儿至宝丹、小儿至宝锭、小儿紫草丸、婴儿保肺宁、婴儿平、婴儿消食散、育婴金丹。

妇科专用成药安坤赞育丹、八珍益母丸、保胎丸、产后药、得生丹、调经丸、定坤丹、妇康宁、妇科金丹、妇科十味片、妇科五淋丸、妇女痛经丸、济坤丸、坤顺丸、女金丹、胎产金丹、通经甘露丸、痛经丸、益母丸、孕妇金花丸、止带丸。十、按传说或典故命名(封建迷信)如天一散,因《河图洛书》“天一生水”命名,所治疾病与水有关,有利尿作用;如含蓄地把小便比作泉水,治疗尿频及遗尿的成药名为缩泉丸;另有冯了性药酒、史国公药酒、黎峒丸和都梁丸。好名字咋起?承前启后,复古喻今才是正道。光图一个好名,不用心作药,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中成药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名是中成药的名称,它高度集中和概括了药物的辩证施治、理法方药、配伍特点,或药物组成、药理作用和主治病症等。它不仅反映了中医药学理论,也涵盖了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折射出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特点。运用描写语言学理论,探讨了中成药名具有通畅顺口、和谐悦耳的特点。一般语词强调标记、形象明确,创造语词用字代词、语义明了。中成药名称须折射出古代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崇拜心理,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以及符合汉民族特有的心理特点——节奏感和思维的领悟性。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名称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药品命名,语言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随着中西医研究的不断发展,新的中药品种层出不穷,一个优良的中药新品种不仅要具备安全、稳定、有效和*副作用小等特点外,给其冠以通俗,恰当的名字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成功的中药新药命名应该是反映该药的辩证施治、理法方药、配伍特点,也应是该新药的药物组成,药理作用或主治病症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可以说中药的新药命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坚实的医学、药学知识,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文学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鸡年改鸣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