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功能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虚人腹胀,三补七消一个病人感冒后用了白加黑发汗,虽然不再畏寒流鼻涕了,但肚中老是胀满,不知是怎么回事,连喝粥肚子都胀。小指月脱口把《伤寒论》背出来说,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老爷爷点点头说,这脉虚中夹实可以用此汤,方证对应,其效必速。小指月说,为什么要以厚朴为君药呢?老先生说,胸满用枳实,腹满用厚朴。下气消腹中胀满,厚朴为最。这厚朴是除满要药,它苦降下气,消除积滞满胀,又能下气消痰平喘,既可以消无形的气滞湿满,又可以消有形的食积痰满,单味药有功,加到辨证汤方中更有验。张锡纯曾经亲自以身试药,感受到厚朴消除胀满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愚二十馀岁时,于仲秋之月,每至申、酉时腹中作胀,后于将作胀时,但嚼服浓朴六七分许,如此两日,胀遂不作。服浓朴辛以散之,温以通之,且能升降其气化是以愈耳。小指月随后把五味药连同剂量都写好了。老先生一看,指月五味药的剂量基本都一致。老先生笑笑说,把三钱的厚朴增到六钱,把三钱的*参跟甘草都变为一钱。小指月就疑惑了,怎么爷爷要调整这么奇怪的比例呢?老先生笑笑说,发汗后气虚,脾不运化,所以气滞,发而为胀满,这种胀满属于虚中夹实,张仲景用的是三补七消的办法,甘草人参扶正补虚,剂量宜小,过大剂量恐阻滞中焦,妨碍运化,但又不可无,无此人参甘草,中焦虚弱又得不到扶持。小指月又说,那厚朴生姜半夏为何剂量稍大呢?老先生说,这三味药是七消,除实消满,以去邪为主,治其实证主证,肺力大不足以把胀气消除掉。果然这病人服用一剂后,胀满就去了一大半,再服用第二剂,胃口开,胀满消失。老先生说,以前有个人患腹胀,一个医生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吃完后腹胀依然,于是请教陈慎吾老先生来诊断。陈老认为方子不错,唯独剂量有所不妥,便把9克的厚朴增大18克,9克的*参、甘草减到3克,再服用后胀满立消。可见胀满之症大都虚实夹杂,必须审别虚实,虚则培补之,扶助之,实则消除之,疏散之,这样补虚泄实,三补七消,方能将疾病调治。随后小指月又说,爷爷,有没有五补五消,七补三消呢?老先生说,当然有了,这要看他脉象跟腹胀情况,特别是不少病人手术以后气虚,所以容易痞满腹胀,脉象显示出细弱之状,虽有气机壅塞,脾虚不运在里面,你还得塞因塞用,用补气疏导法。小指月点点头,随后在小笔记本中记道: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我管的一个病人,这个病本身是比较少见的病,它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这种病人本身红细胞的细胞膜有生理缺陷,到了一定年龄发病的时候,这个细胞膜在血液内酸度增高的时候,它就自然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破坏以后,这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就释放入血液中,所以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这个病人她自己看到眼睛怎么*了,脸也*了,撒出的尿象酱油汤子一样,所以她就认为是得了急性*疸型肝炎。医院急诊室看,我们急诊室的医生一看说;「老太太,你是肝炎,你不用在我们这看,你医院。」就医院,医院去了,医院的急诊科也是年轻医生,一看她是*疸,说你先住院吧,住完院以后咱们再化验,没想到住了院,第二天化验结果出来了,她不是*疸性肝炎,肝功能正常,而是个溶血性*疸,就把她诊断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他的机理我刚才说过了,这种人天生的红细胞的细胞膜有生理缺陷,在血液内酸度增高的时候,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病,红细胞的细胞膜破坏,血红素释放入血液,就出现这种溶血性*疸的表现,什么情况下血液内的酸度会高呢?特别在睡眠状态下,血液的二氧化碳增高,当然她的酸度就会增高,所以她睡觉以后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全身*染,尿象酱油汤子一样。等化验结果出来了,这个人当时有四十多岁,不到50岁,一个女同志,她特别热心,因为她觉的别的*疸性肝炎的病人或者呕吐,或者恶心,或者乏力,躺在床上就好像没有精神动,她觉得她还有精神,又是给这个病人端水,又是给那个病人倒茶,又是给这个病人送饭,这都是同病相怜,都是同室的病友。但第二天傍晚医生告诉她,说你不是*疸肝炎,你这个病没有传染性,她一听觉得原来我不传染别人,那别人传染我怎么办?所有的东西一概不收拾,医院去了。那医院以后,到我们急诊室,我们又是一个年轻的大夫,但不是头两天那个了,一看她这么*染,说你别来我们这儿,医院,医院。她说小伙子,别害怕。我不是传染性肝炎,就往我们的大夫跟前凑,大夫就直往后退,那个大夫给我讲得很有意思,说你看看我这是什么病?我这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能不能在你们这里住院?这个大夫一看,医院的诊断,正好我那天晚上在病房值班,所以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你看你们那里能不能收这个病人?我下急诊室里一看,我说:好,这个病很少见,我们就收,就把她收进来了,其实叫人家老太太——人家那时还不到50岁,医院了。这个病,因为她有溶血,她就有贫血,但是我们给她输血,又不能够一次大量的输,你想想给她输血之后,用了别人的血液,用了别人的血清,更容易引发溶血,所以每次少量的输一点儿,过几天再输一点,这是一种输血的治疗。然后我们用了中药的治疗,也用了西药的一些治疗,试图改变她体内的酸碱度。治疗了一个阶段以后,溶血控制了,血色素也上去了,精神也不错了,我早晨查房的时候,她说都挺好,我说那你是不是准备出院?每天我到了下午下班的时候,总要到病房巡视一遍,等我下午下班,再巡视的时候,走到她床跟前,她又把衣服掀起来,拍这个肚子,鼓的圆圆的,说:「郝大夫,一敲梆梆的响,你什么时候把我这个肚子胀再给我治治,然后我肚子不胀了,我就出院了。」我说行呀,我给你治治,她说我这个肚子胀是怎么回事?我说我早晨查房你怎么不说呢?我的医嘱都开出去了,她说我早晨不胀,上午也不胀,就到了傍晚的前后会胀,我说那我知道了,你是脾虚,你看她有贫血吧,伸出来的舌头胖胖的,淡淡的,舌苔厚厚的(选用厚朴的指征),我说你是脾虚,运化机能低下,所以那痰湿内生,湿邪阻滞,气机不畅,因此就出现了这种肚子胀,我说你是个虚中夹实,我还真有办法治疗你这个虚中夹实。她说那你给我开方子吧,治好了我的肚子胀,我就出院了,那个时候我们要求病房有周转率,所以我盼着她快一点出院,我回去之后就开厚姜半甘参汤,可是那个时候的厚朴这个药特别缺,如果像我们年轻大夫,你要开上10克,再开上7付药,药房的老师傅就说,别让年轻大夫把厚朴给浪费掉,咱有钢用在刀刃上,老大夫开厚朴,你开多少我都有,年轻大夫要开每付药10g的话,他就觉地你要吃7付药,你就浪费了70克厚朴,药房里的老师傅特别心痛,那他就会说没有,所以我只能开6克,开6克每回都有,开10克他就把方子给打回来说没有,6克厚朴,生姜我不是不爱吃姜嘛,怪辣的,所以我也考虑到这个药的口感,生姜3片半夏大概是写了10克,这是个常用量,因为我考虑到她过去是一个溶血性*疸,脾虚是明显存在的,*参用了20克,甘草大概用了6-10克,我现在记不清楚。这个方子开出去以后,一两天没什么反应,到了第三天上午,早晨我去查房去,(她)说郝大夫,你开的那个药,我已经吃上了,你开的那个药真厉害!我心里很高兴,以为疗效很好,可原来每天晚上还能吃一小碗粥,自从吃了你那个药以后,我昨天晚上连这一碗粥也给节约了,我说你再说一遍,她说我昨天晚上胀得更厉害了,吃了你的药,原来我还能吃一碗粥,结果昨天晚上连这一碗粥也不能吃了,你说的挺好,说我是什么虚中夹实,怎么用起方来不是这么一回事?我说我用方没有问题,怎么会症状更加重呢?我说我去问问我的老师吧?那个时候刚毕业很年轻,也不怕别人笑话,她说你快请教请教老大夫,看这是怎么回事?我就拿着这个病历,拿着我开的方子,去请教胡希恕老师。胡老那个时医院特别善于用经方的一个老前辈,我想在坐的有好多人都知道他,胡希恕老师,我去问他的时候,他一看我这个病历介绍,他呵呵笑了,他说你的辨证很对,可你的药方子,药也很对,但药量没有把握好,我说:老师,我怎么药量没有把握好呀?他说你还记得《伤寒论》原来的那个厚姜半甘参汤的药物的药量吗?我说老师我不记得了,能记住药物的组成,我自己觉得很满足了,老师说:“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其实在这之前我根本不会背这个方歌。我说老师你说慢点,我记下来,从那儿我就把这个方歌记下来了。厚朴半斤,姜半斤,量很重,一参二草也须分,人参只有一份,而厚朴、生姜却是8份,剂量比例不是显而易见吗?我把剂量比例给颠倒过来了,补气的药*参用了20克,甘草用了6克,而厚朴、生姜只用了6克。胡老说你怎么用这么少的生姜、厚朴?我说,老师呀,我如果开厚朴10克,开上10克药,药房的老师傅特心疼这个厚朴,怕我不会用,所以他说没有,不给我拿药。他说,来,我给你签字,咱们厚朴用到20克,胡老签字药房的师傅就给。那真是这样,那个时候我可知道,药房的师傅怕年轻人不会用这个药,给浪费掉,当然也可以说他有点势利眼。我说生姜用多少?胡老说生姜用15克,我说会不会太辣?胡老也是这么说,你是给她做饭,你是给她配药?所以生姜用15克,*参改成6克,把甘草改成6克,半夏用了15克,就这么一个方子。我说我现在请教了胡老师了,给这个病人说,还是我这5个药,剂量调了调,这个病人将信将疑,那就吃吧,第一天没有明显的效果,第二天、第三天肚子越来越不胀,肚子胀的程度越来越来轻,吃了7付药,晚上肚子就不胀了,她特别高兴,她说我肚子不胀了,那我要出院了。她那个时候是四五十岁,我那个时候二十来岁,她把我当成小孩儿,她说郝大夫,还要好好向胡大夫学习。所以这个剂量的比例给我极深的印象,而这个病人也给我极深的印象,我现在还记得她的名字,记的她的样子,所以厚姜半甘参汤是治疗脾虚痰湿阻滞,虚中夹实腹满的一张很好的方子。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它的剂量比例。(摘自《郝万山伤寒论讲义》)制阳光,消阴翳有个老爷子在夏天的时候,去参加一场宴席,饱食归来,胸中烦热,天气又很闷热,便把空调打开来,把衣服除掉。这样才够凉快,不知不觉就睡过去了,一觉醒来,支气管哮喘发作,原来他的哮喘只有冬天才会发作的,像这种炎炎夏日根本不可能会发作的。他便找来医生,医生说,是伤寒,用香薷饮解表,这汤方相当于夏月之麻*,想不到喘得更厉害,又有医生说,伤食,用保和丸,消食化积,吃完后照样喘促难耐。这样一折腾,身体就更差,气都吸不上来,非常难受。老先生看了后,说,这内有食伤气滞,外有风冷伤表,该怎么办?小指月说,这左路脉很难摸到,右路脉却偏大,降不下去,应该是阳虚,浊气上泛。老先生说,那该如何用药?小指月说,温阳降逆气。老先生说,夏天炎炎热炽还能温阳吗?小指月说,如果阳气不足,应该以病人为本,不论冬夏。老先生点点头说,能够以人为本,这才是中医的精华。小指月引《伤寒论》说,喘家发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老先生说,如果是心阳不足,肺肠气机不降,用此汤方最能切中要害。这病人外感空调之冷,伤了心脏阳气,内有饮食过度,引起肠胃气逆不降,所以上冲肺部而喘,所以用桂枝汤强大心阳,扶正气,用加入厚朴、杏子,降胸肠滞气逆气。这样一边制阳光,一边消阴翳,一边扶正,一边祛邪,便可以离照当空,消散阴霾。这病人只吃了两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便喘促停止,胸闷得解。小指月说,爷爷,加杏仁可以理解,善于宣降肺气,加厚朴是怎么回事呢?老先生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当心肺有浊气逆气时,要通过降大小肠之滞气,这样腹气宽畅,胸中浊气就会下行,这样浊气不上逆,就不作喘矣。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许叔微医案:戊申正月,有一武弁在仪真,为张遇所虏,日夕置于舟蝗板下,不胜险伏,后数日得脱,固饱食,解衣捉虱而自快,次日遂作伤寒。医者以因饱食伤而下之,一医以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惭觉昏困,上喘息高,医者怆惶罔知所指。予诊之曰;太阳病,下之表未解,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仲景法也。医者争曰:某平生不曾用桂枝,况此药热,安可愈喘?予曰:非汝所知也。一投而喘定,再投而饿然汗出,至晚,身凉而脉已和矣。医者曰:予不知仲景之法,其神如此,岂诳惑后世也哉。人自寡学,无以发明耳。半夏厚朴打开痰气下行通路《医宗金鉴》曰,梅核气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一妇人,每次生气后,都觉得咽中有物梗塞胸闷,好几天都恢复不过来。这次又跟丈夫吵架,吵完架后,咽喉气堵,饮食不下,心慌心悸,胸闷不舒。医院又检查,又治疗,还怀疑有食道癌,但检查结果,却没有。这妇人就很疑惑说,为什么我老觉得咽喉部长了块东西,使劲地吐吐不出来,努力地吞也吞不下去呢?老先生说,这是梅核气。这妇人便问,什么是梅核气?老先生说,饮食不节,加上情绪变动,就会把胃中的痰浊带到咽喉来,中医叫做痰凝气滞。这妇人还是有些听不懂。老先生说,这痰就像一团浆糊一样,为什么有这痰呢?因为吃肥甘厚腻,鸡蛋牛奶油腻之品,不戒口,导致胃中痰浊多,中医叫鱼生痰,肉生火,这时你再跟老公吵架,咽喉就不舒服了。这妇人说,为什么吵架会咽喉不舒服?老先生说,你是不是每次吵架就脸红脖子粗,气降不下来。她点点头。老先生接着说,这叫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你气往上飘,痰就往上飙,你现在飘到咽喉还好,是梅核气,如果飘到脑袋上去,就脑血管堵塞了,那就麻烦。一个中风偏瘫,到时你就啥事都不用做了,有人照顾你。这妇人听了后,才算明白,她这病根子就是饮食不解生出来的痰,跟情志喜怒生出来的气交结在一起,结成像梅子那样的核,叫做痰凝气滞。老先生说,这生气是找病受,一点都不错。小指月说,爷爷,《伤寒论》讲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这人舌苔白腻,又有齿痕,明显湿生痰,夹气郁,可以用疏肝理气,加化痰散结。小指月便把半夏厚朴汤方歌背了下来:半夏厚朴痰气舒,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此方除。这样边背方歌,便把汤方写了下来,原来这汤方五味药,再加大枣的话,就叫四七汤,以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四味药为主,加点姜枣调和中州,专门治疗七情气伤,痰气交阻。这样给她用上三剂药,她回去少吃鱼肉,多吃素,少生气,多爬山,这样服完药后,胸中满闷解除,咽喉梗阻消失,好像感到冲上来,堵在咽肺那团气,被吹散扫下去了。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半夏厚朴汤,以半夏厚朴为主要对药呢?这梅核气不是长在咽喉吗?用这治疗胃肠的药干什么呢?老爷爷笑笑说,半夏能够去胃中痰,厚朴能够去肠中大腹气滞,能够打开痰气下行的通道。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点灯不亮了,未必是灯泡问题,有时是下面开关的问题,正如咽喉痰气交阻,有时并不是咽喉那里多痰,而是肠胃中痰气不下,往上冲逆所致。所以半夏厚朴专降胃肠痰气,二药配伍,一个半夏乃下胃气如神,厚朴下肠气如神,所以它们能够打开肠胃痰气下行的通道,通过温降下气宽中除胀,很快就让咽中梗阻掉下去。正如你家中下水道如果通畅,那马桶里的脏垢,很快就冲下去了。小指月点点头说,原来这样,不用特意去治咽,却能够把咽中浊气降下去,这应该是上病下取啊!随后小指月便在小笔记本中记道:蒲辅周医案:杨某某,男,65岁,年10月28日初诊。10年来,自觉咽中梗阻,胸闷,经4个月的治疗已缓解。在年曾复发1次,近日来又自觉咽间气堵,胸闷不畅,经检查无肿瘤。六脉沉滑,舌正苔*腻。属痰湿阻滞,胸中气机不利,此谓梅核气。治宜开胸降逆,理气豁痰。处方:苏梗3克,厚朴3克,法半夏,6克,陈皮3克,茯苓6克,大腹皮3克,白芥子(炒)3克,炒莱菔子3克,薤白6克,降香1.5克,路路通3克,白通草3克,竹茹3克。10剂。一剂两煎,共取毫升,分早晚食后温服。11月8日二诊:服上药,自觉咽间堵塞减轻,但偶尔稍阻,食纳无味,晨起痰多色灰,失眠,夜间尿频量多,大便正常,有低热。脉转微滑,舌正苔秽腻。湿痰见消,仍宜降气、和胃、化痰为治。原方去薤白、陈皮,加*连1.5克、香橼皮3克,白芥子加1.5克。10剂,煎服法同前。11月22日三诊:服药后,咽间梗阻消失,低热已退,食纳、睡眠、二便均正常。不再服药,避免精神刺激,饮食调理为宜。(《蒲辅周医疗经验》)按语:老年男子患梅核气,可见本证不唯女子独有,因证见舌苔*腻,湿热象重,故蒲老加*连、竹茹、白通草、白芥子等清化之品,体现出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特点。钻孔拧螺丝钉的智慧《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愚治冲气上冲,并挟痰涎上逆之证,皆重用龙骨、牡蛎、半夏、赭石诸药以降之、镇之、敛之,而必少用浓朴以宣通之,则冲气痰涎下降,而中气仍然升降自若无滞碍。有个中年人,血压高,眩晕,耳鸣,既服用降压药,又吃了大量的中药,仍然头晕不减,咳吐痰多。老先生一摸这双手脉势上越,如同放风筝。小指月说,这么冲的脉象很少摸到啊。老先生说,这是冲气上逆,这冲气上逆,一方面会导致脑部充血,另一方面会把身体的痰浊带上来,令管道经络堵塞,所以降痰气非常重要。小指月把他以前的方子拿出来看,只见病人也吃了大量的龙骨、牡蛎、半夏、代赭石之类重镇降逆之药,按道理逆气能够下消才对,可为何这脉势还冲得厉害,还降不下去。老先生,笑笑说,指月啊,你看你拿着螺丝钉,要把它打到木板下面去,你用铁锤子行吗?小指月说,不行啊,要用螺丝刀,只有旋转往下压,这螺丝钉才能顺利下去。老先生笑笑说,没错,这人体的气机就像转螺丝钉,身上的经脉不是纵横笔直的,而是弯曲回旋,正如肠道九曲十八弯。所以气机的升降绝不是直升直降,而是螺旋式地盘旋升降,正如山路十八弯一样,你用直升直降之药,身体便会抗拒,你得用些旋转的药气,才能把药力钻下去,就像金刚钻为什么能够钻穿水泥地板,螺丝钉为什么能够轻易地拧进木板,这都是旋转力加下压力的表现。小指月马上明白了,原来爷爷用这种物理力学的思路去取象用药,这样太有趣了。爷爷说,这半夏、代赭石、龙骨、牡蛎之品,就像下压力,压得再大,如果没有一个旋转力,照样钻不进去,所以稍微要佐以一两味能旋转气机之品,比如旋覆花、厚朴,这样气机的升降,就更加圆融无碍了。小指月点点头,老先生就在原方基础上行加了一点点厚朴,这样病人就奇怪了,我这药吃了不下一周,都没有把气降下去,你就加多那几克的厚朴,就能够画龙点睛吗?但病人看到老先生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就没什么疑惑了,便回去煎了这药来喝。这次喝药跟以前最大不同是老是排屁,排完屁过后,脑袋清醒,耳鸣眩晕之症俱消,脸也没那么涨红了,老容易吐痰的症状也减轻了。真是高手过招,就在一两味药之间变化啊!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浓朴(厚朴)解浓朴:味苦辛,性温。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哕,胃气郁结胀满疼痛,为温中下气之要药。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金匮》浓朴麻*汤,用治咳而脉浮。与橘、夏并用,善除湿满;与姜、术并用,善开寒痰凝结;与硝、*并用,善通大便燥结;与乌药并用,善治小便因寒白浊。味之辛者属金,又能入肺以治外感咳逆;且金能制木,又能入肝、平肝木之横恣以愈胁下掀疼;其色紫而含有油质,故兼入血分,甄权谓其破宿血,古方治月闭亦有单用之者。诸家多谓其误服能脱元气,独叶香岩谓「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诚为确当之论。一少妇因服寒凉开胃之药太过,致胃阳伤损,饮食不化,寒痰瘀于上焦,常常短气,治以苓桂术甘汤加乾姜四钱、浓朴二钱,嘱其服后若不觉温暖,可徐徐将乾姜加重。后数月见其家人,言乾姜加至一两二钱、浓朴加至八钱,病始脱然。问何以并将浓朴加重?谓「初但将乾姜加重则服之觉闷,后将浓朴渐加重至八钱始服之不觉闷,而寒痰亦从此开豁矣。」由是观之,元素谓:寒胀之病,于大热药中兼用浓朴,为结者散之之神药,诚不误也。(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