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5岁,咳嗽2周,无痰。动怒时咳嗽加重,伴胸闷气短,无心慌,嗳气频,口苦,无口干,纳寐可,二便调,善叹息,无头晕。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予小柴胡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5剂
柴胡12郁金12清半夏9陈皮9
干姜3生五味子4瓜蒌9薤白9
桂枝9厚朴12枳实12茯苓9
杏仁9炙甘草5
复诊,咳嗽及胸闷气短明显减轻,继予前方加减5剂善后。
按:经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肝病者,《伤寒》少阳病也,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倶,口苦脉沉弦,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胸闷气短病为胸痹轻症,予瓜蒌薤白桂枝汤治之,气上逆嗳气,以桂枝平冲降逆。
女,46岁,顽固性咳嗽2年,每天夜间及晨起咳频,咳时伴遗尿,服中药、西药无数,依旧无法根除,经朋友介绍而来,干咳无痰,自觉咳前小腹有气往上的走窜感,无畏寒恶风,无口干口苦,纳寐可,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右大于左,沉细弱,寸关等大,予真武汤加减5剂
熟附子2赤芍9干姜5生白术9
茯苓9细辛3醋五味子9杏仁9
桂枝6桔梗6枳实9厚朴9
薄荷5
复诊,诉服药4剂后咳嗽就未再发,但脉象仍有问题,继予前方加减5剂而愈。
之后又有两次因受凉咳嗽就诊,皆予真武汤加减而愈。
按:经言,“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尿。”肾病者,《伤寒》少阴病也,予真武汤温阳而治咳。
女,28岁,耳鸣2天,寐欠安,口干,无口苦,胃纳可,二便调。脉寸大,非三阳证,上盛下虚,气上浮,似太阴,酸苦为主佐以辛甘,药少力专,3剂而愈。
泽泻15生白术9川芎9*参9
姜半夏9生龙牡各15山萸肉15
《金匮》原文:“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此处的“冒”是以头部有带物感为指征,若伴有眩晕,古人就叫做“眩冒”,汉方家大冢敬节认为,对于耳咽管炎,具有而部闭塞感等“气上冲头面”征象时用苓桂五味甘草汤,而此处治疗气上冲头面最重要的药物就是五味子,五味子酸敛可以使上浮的气往下拉,本医案中所用酸味的药如泽泻、山萸肉皆是此法,另外酸苦之药都可以把右寸往下拉,这又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办法了~~
不管主诉是耳鸣还是头晕或者头痛等等各种症状,只要有此脉象,病机是气在上而不降,皆可用此法,辛开苦降以酸苦为主,只要把大的寸脉拉平,诸症自然消失。
男,59岁,老慢支十余年,服用他医粉剂中药后出现胃腹胀满伴气短,来诊时胃腹胀满明显,腹诊全腹鼓胀感腹肌紧张,伴气短气喘,严重到行走都感觉气短吃力,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右大于左,关前一分大于关,沉缓,予平胃散合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五剂:
炒苍术12厚朴15陈皮12木香6
砂仁6茯苓12杏仁9枳实12
香附9瓜蒌皮9清半夏9干姜6
细辛2醋五味子9射干9
复诊,腹胀气短稍减轻,人没有之前那么难受了,前方见效但病重药轻,效果显慢,遂予经方厚姜半甘参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五剂
厚朴18干姜5清半夏9炙甘草5
*参3木香6砂仁6茯苓12
杏仁9枳实12陈皮9苏梗9
瓜蒌皮9香附9
三诊,胃腹胀明显减轻,腹诊腹部鼓胀感已无腹肌无紧张,气短气喘亦明显改善,走远路已无难受不适,前经方效果明显,继予上方加减五剂善后,并处方治老慢支中药七剂做丸药服调养。
丸药方:
茯苓12杏仁12炙甘草5枳实12
陈皮12厚朴15生姜9清半夏12
苏梗12木香6砂仁6射干9
炙麻*5*参3款冬花9炙紫菀9
服法:每丸9克,一次两丸,一日两次。
2月后随诊,咳喘气短明显改善,继予前方加减7剂做丸药两个月量,十年老慢支以丸药缓图。
郭磊大夫遇见中医,以术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