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了解一下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和食疗:枳壳、枳实
本文主要内容:
“江北有枳无橘,此是种类各别,非逾淮而变也”
一、枳壳、枳实的性味归经、功效。
二、枳壳、枳实有何不同。
三、相关名方简介、经典摘录,供参考。
四、介绍民间食疗简方供参考;提供《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供参考。
酸橙
酸橙
“江北有枳无橘,此是种类各别,非逾淮而变也”
上一篇提到:
。。。。。。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句话有时候会被理解为,橘,生在淮南就成了橘,生在淮北就成了枳。貌似是说橘和枳两者本来是同一种植物?抑或是缘于晏子的机智?
然而橘和枳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不知和晏子同时代的人了不了解这个情况?
晏婴(前年—前年),字仲,谥平,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期著名*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从时间上看,晏子是公元前年—前年的人。晏子使楚一文出自《晏子春秋》,后者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齐国*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
然后再看看先秦时期的《周礼》记载的∶“橘逾淮而北为枳,今江南枳橘皆有,江北有枳无橘,此是种类各别,非逾淮而变也。七八月采者为枳实,九十月采者为枳壳。”
可见《周礼》已经明确指出橘和枳“此是种类各别,非逾淮而变也”。
《周礼》,其成书于战国时期(乃至于汉初),也有一说是战国后期约公元前三世纪。这么说来,时间上的顺序是:先有晏子使楚,后有《周礼》。(《晏子春秋》,一般的看法是,此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作者可能不止一人,而可能出自众手。)
这似乎说明,最早记载枳的,可能是《晏子春秋》而不是《周礼》?尽管两部典籍相距的年代比较接近,然而《周礼》有关橘的描述,似乎是接着晏子使楚的语句而言,并作了否定的说法:"橘逾淮而北为枳,今江南枳橘皆有,江北有枳无橘,此是种类各别,非逾淮而变也”,明确指出橘和枳,是两种不同种类的植物。
芸香科五味中药关系图
芸香科五味中药,功效各有不同,总归属于中药学分类中的行气药,另外还有一种现象:陈皮被看作一种收藏价值很高的中药材,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的说法;近几年,广州的街头有一些*橘红连锁店,标示很高的价格;除此之外,芸香科五味其余的三味:青皮、枳壳和枳实,都是普通价格的中药材。
新会陈皮(大红柑)
青皮
橘红
枳壳
枳壳
麸炒枳壳
麸炒枳壳
枳实
图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发出去,或许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者(蚕豆病患者)用药禁忌目录》
阅读并请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谢谢你。
好,言归正传。
一、枳壳、枳实的性味归经、功效。
分隔线内容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版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分隔线
枳壳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枳壳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后筛去碎落的瓤核。
麸炒枳壳取枳壳片,照麸炒法(通则)炒至色变深。本品形如枳壳片,色较深,偶有焦斑。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3~10g。孕妇慎用。
注:栽培变种主要有*皮酸橙Citrusaurantium‘Huangpi’、代代花Citrusaurantium‘Daidai’、朱栾Citrusaurantium‘Chuluan’、塘橙Citrusaurantium‘Tangcheng’。
枳实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
枳实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麸炒枳实取枳实片,照麸炒法(通则)炒至色变深。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3~10g。孕妇慎用。注:栽培变种同枳壳。
分隔线
二、枳壳、枳实有何不同。
1、枳壳,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经。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2、枳实,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经。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3、枳实,是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枳壳,是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因此相对枳实而言,枳壳的作用比较和缓。
功效方面,枳壳的用词是理气(其实是否用行气一词比较恰当?毕竟理气包括的范畴更广比如补气也是理气的范畴);枳实的用词是破气,相对于枳壳,药力非常峻猛了。
至于麸炒枳壳,枳壳经麸炒后药性就更加缓和,不伤脾胃,甚至有医家认为其还有“健脾开胃”的功效。
“消食去积滞用麸炒,不尔气刚,恐伤元气。”(明代,罗周彦《医宗粹言》)。
4、有关归经
明代名医李中梓认为,枳壳入肺、脾、胃、大肠经,故枳壳能泻肺气、宽大肠。《本草通玄》:“枳壳,苦辛微寒,疏泄肺与大肠之气,故能逐水消痰,化食宽胀,定呕止泻,散痞止痛。”
有医家强调,枳壳泻肺气,只用于肺有邪气者、邪气结实不降者,它的作用在有形之结。又如肝胆之经气结,胁痛,肝胆经的结滞也可以用枳壳来开破。另一种情况,怒气也是肝胆气滞,然而是无形的,就不能用枳壳,却可以用青皮疏通。(出自江海涛《药性琐谈》)
5、另据考证,张仲景著作当中的枳实,是我们现在的枳壳,不是现在的枳实。(出自川版《中药学》,张廷模著。)
注意事项:
枳壳: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参阅:1、《本草经琬》: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风寒入肺气壅者,服之反能作剧;咳嗽阴虚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产后,咸不宜服。2、《本草汇言》:如肝肾阴亏,血损营虚,胁肋隐痛者,勿用也。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3、《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枳实: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参阅:1、《医学入门》:虚而久病,不可误服。2、《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3、《得配本草》: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枳壳、枳实,煎煮法参考中药的普通煎煮法,一般认为要使枳实的“破气”作用更好发挥出来,必须“少煎”。枳实苦寒沉降,秉有金气、为水之母,能导水归于下。有效地保持枳实的破气力,则不宜久煎。点击如下链接直接查看《教你如何煮中药》文字版和视频版。
教你如何煮中药
三、相关名方简介、医家医案,供参考。
枳术汤
《金匮》枳术汤,枳实七枚,白术二两。少煎,分三服。腹中软,即当散。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以水停中脘,胃气郁阻,胆经隔碍,不得下行,痞结心下,坚硬不消。枳实泻水而消痞,白术燥土而补中也。
有关枳壳:
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药性论》)
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日华子本草》)
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开宝本草》)
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珍珠囊》)
《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医学启源》)
治里急后重。(《纲目》)
有关枳实:
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本经》)
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别录》)
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药性论》)
去胃中湿热。(《珍珠囊》)
《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医学启源》)
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本草再新》)
四、民间食疗简方。
杨药师按:考虑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下民间食疗简方,是否适合自己的状况,建议事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你是哪一种?请参阅下表看看自己比较接近哪一种体质。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可能有助于对中药注意事项比如禁忌、慎用等内容的理解。
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
无介绍。
杨药师谢谢支持杨药师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