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解》说:「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露水可谓是秋意的代表物像了,一个月前是「白露」,寒气初凝成白色的雾露。到了寒露,寒气已凝成可见的霜露,「金生水」的物候开始呈现。
寒露是一年里最宜秋游的时节,浓浓的秋意,不要错过了。
寒露:一年里秋意最浓的15天
寒露之后,算是深秋了。草木开始干枯,鸟虫渐渐蛰藏,一片阳气敛藏阴气渐盛的景象,却正是秋菊盛放的时节。
一候 鸿雁来宾
最后一批鸿雁也大举南迁,但因已有先至者为主,所以这时后至者只能为宾。
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
这里的「大水」指的是大海。古人缺乏科学知识,他们观察到海边的蛤蜊和贝壳的条纹色泽与雀鸟的花纹颜色相似,认为冬天的雀鸟离开北方后,不是南飞,而是潜入水中,变成了海里的蛤贝等。
三候 菊有黄华
《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这时候,菊花已经普遍开放了。
秋高气爽,北方已是深秋,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正是秋游登高好时节。趁着国庆假期的尾巴,到户外去逛逛吧,收割最后一波秋意。
这2件事要停止了!比吃什么都补!
秋意最浓的寒露,宜登高,宜赏菊,但也有2件事要停止了:一是露肉、二是宵夜。
此时,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所以,寒露过后尤其要避免受凉,睡前2小时不要进食,以免扰动阳气。
切记:颈腰腿,不受寒;九点后,不吃饭。
不露脚
俗语有云「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说明此时的保暖已不仅仅局限于身躯部分了。初秋时只需做好腹部保暖即可,但寒露过后若不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则非常容易引发胃肠疾病,对小朋友来说尤为如此。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说:「每八月一日已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现在已经农历八月底了,足部保暖,更是重中之重。
对此,大人和小朋友均可在节气前后晚间泡脚半小时左右,以泡至身体微微发热为宜。有风湿痛、老寒腿困扰的朋友,用温胆汤足浴粉煮水泡脚为佳,能更好地拔除掉藏在关节的寒湿。
大名鼎鼎的温胆汤足浴粉,跟秋天特别配。罗大伦老师也建议痰湿重的人多用温胆汤泡脚。
另外,温胆汤对于春天肝胆经不通引起的头晕头痛、心烦、睡眠不好、胸闷、口苦、恶心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不仅改善上热下寒,还能化痰湿,提振阳气。
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就有了温胆汤的记载,可谓是调畅气机、祛湿化痰的千年古方。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是调和肝胆、脾胃的常用方子,可以通降胃气,疏肝解郁,温阳行气,祛湿化痰,调畅全身气机
原本这个用来喝的方剂,后来被医家调整成足浴包。对于脾虚有湿的人来说,脾胃的吸收能力还不如脚底的经络吸收的好,吃东西不如泡脚,让脚底的经络,把古方中的有效成分吃下去。没有了吃汤药的那种痛苦,还成为睡前最放松的一种享受。
①泡脚周期
一开始最好连续泡10-14天;后续可每周泡2-4次,或每个月在感觉症状明显的时候连续泡7-14天。
②泡脚方法
首选:煮上10分钟,然后放到40℃,让有效成分释放更多。
懒人:直接丢进热水里多泡泡也是可以的。
节省的人:一包两泡,第一天热水泡,泡完捞出来放冰箱里,第二天再用煮,让两天都有足量的有效成分释放,雨露均沾每一天。
稍有体寒:痰湿质有些是寒湿(比别人怕冷,吃凉拉肚子),在泡脚的时候,加几片姜一起煮。湿热质直接煮泡就好。月经期:经期量少的可以继续泡,量多的就暂停一下,避免血崩。
另外,深秋时节若感觉腹部或手脚寒凉,可睡前在肚脐贴敷南师肚脐贴,醒后撕掉,把阳气快速补起来。
不要小看肚脐,肚脐会吸收的。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温灸器还要好。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
这个灸脐法实在太省事了。材料常见容易入手,做法简单,贴肚脐又不用取穴,睡觉贴又不费时间,而且温和安全,老人都能用。
我们也严格按照南老的方子,并参考中医专家的建议,定制了现成的南师肚脐贴,阳虚体寒的朋友建议在出伏到秋分前这段时间,贴三天,停两天,温阳养正气。
胶布和包装经过两次迭代,从卷状的防敏胶带升级为片状的专用脐贴胶布,安全系数更高,贴合度好,不易过敏。
当然,好钢花在刀刃上,更重要的当然是原料了。产品研发的同事和中医顾问就为了这三味药材,反复对比了多个产地的品质,才出了这款好评无数的南师肚脐贴。
花椒来自「中国花椒之乡」四川汉源,从唐代起就是给皇宫供奉的贡椒,气更清、味更重、香更浓。肚脐贴里用花椒,正是要用到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一般市面上的花椒味道还是淡了些,力道不够。
桂圆肉来自「中国桂圆之乡」广西博白。早在多年的唐初时期,博白民间就盛行加工桂圆肉。桂圆肉在脐贴里很重要的价值是它的黏性和甘甜,既能把艾绒花椒都黏成团,而甘味又能缓急,调和诸药。
南怀瑾肚脐贴家庭装送礼艾脐贴气艾草贴淘宝月销量87¥69购买艾绒来自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南阳。不少专业中医乐于用南阳艾绒,品质上佳却没被市场疯炒。一般高品质艾条也就30:1的比例,为了让丸子更细腻、阳气更足,这款南师脐贴用了50:1的黄金艾绒,50斤艾草产1斤艾绒,堪称珍贵。
如果你经常肚子发凉,容易起夜,痛经,吃一点凉的就会拉肚子,也可以把肚脐贴贴在和肚脐正对的命门穴,温煦一身的阳气。
不宵夜
夏天的夜晚总是伴随着啤酒撸串,秋天的大排档也有大闸蟹炒花蛤诱惑着你。但从寒露开始,最好忍住诱惑,晚上7点后就不要吃东西了,最迟不要超过晚上9点。
道理很简单,我们把一天24小时,对应24节气就知道了。
0点阴气最盛,阳气始生为冬至,1点小寒,2点大寒,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6点春分,7点清明,8点谷雨,9点立夏,10点小满,11点芒种,12点夏至,13点小暑,14点大暑,15点立秋,16点处暑,17点白露,18点秋分,19点寒露,20点霜降,21点立冬,22点小雪,23点大雪。
你看,正好晚上19点对应寒露节气,此时阳气已经开始敛降,养生重在收藏,不要过于扰动阳气,这时候吃饭,胃阳不得不运化水谷,脾也要劳动起来,输布谷气和津液,阳气就动而不收了。
一项研究追踪调查了名平均年龄53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现晚上7点后进食、或就寝前两小时内的进食者,夜间血压不降、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进食者的2.8倍。
寒露这一天过后,夜间进食更伤身,所以晚上7点之后最好就管住嘴巴了。
运动也是同理,不仅扰动阳气,出汗还耗散阴津,最好不要在7点后进行。但多数朋友下班晚,很难在7点前吃完晚饭或者运动完毕,难免会推迟一些,但最晚也不要超过21点。
到了21点,对应立冬,更是不宜进食或运动,应该像动物冬眠那样,准备静养入睡了。
独家进补法:寒露做这2件事就赚大了!
寒露之后,气候转寒。人的活动要适应自然界变化,以确保体内生理阴阳平衡。分享两个进补法,趁着节气把身体调养一下。
食补:多吃种子养精气
时至深秋,万物逐渐萧落,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此时,植物也纷纷将精华之气注入种子,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储备力量。所以种子类的食物很适合寒露时节食用。
松子、花生、南瓜子、莲子、白果、榛子、芝麻、燕麦等等。
很多人在秋后会有上焦上火的情况,比如头疼、眼睛红眼睛干涩、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脸上起很细小的疙瘩、痘痘、麦粒肿等。
这些虚火从哪里来呢?
这时候秋季,如果肾精不足,肾阴不足的人,身体中的阴物质少了,阳物质就显得多了,(其实是不能涵养肾阳),就会显得阳气有余,而肾水不足,使阳气向上和向体表散发过多,造成我们身体上部阳气过盛而出现热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了!
想要补肾精,多吃黑色的食物。黑色入肾,黑色的食物是可以补肾的。而种子也是可以补肾的,因此黑色的种子补肾更佳。
黑芝麻蜂蜜饼
香喷喷的黑芝麻,不仅美味,还有“长生之食”的美称。黑芝麻滋养肝肾,补益精血,《本草新编》认为:但凡能黑发的食物,缺了黑芝麻都是不成功的。黑芝麻味甘性生寒,炒熟后性温。
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保养的佳品,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评价黑芝麻为“八谷之中,唯此为良”。而《神农本草经》中介绍黑芝麻,也谈到其能“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服,轻身不老”。因此,黑芝麻也是我们的“平民补品”。
但别看黑芝麻价格亲民,个头小,但作用不可小觑,尤其对于咱们掉发严重的,经常吃点黑芝麻很好。谚语都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
分享一个黑芝麻的喷香吃法,黑芝麻饼。
准备:米饭1小碗、黑芝麻、香油、盐、大米粉适量。黑芝麻先炒一下,然后和米饭、香油、盐、大米粉拌匀;拌好的米饭倒入保鲜袋用擀面杖擀平整,然后切成方形的小块。
锅内抹一层油,撕开保鲜膜,把饼放入;煎至两面微黄,芝麻飘香之时便可出锅。口感像锅巴,但带着浓郁的芝麻醇香,不过这个饼略微费牙,老年人食用时需注意。
想要随时都能吃上这么一块营养丰富又乌发的黑芝麻饼,可以试试这款现成的,不添加白砂糖和淀粉,无油无香精,吃起来香酥薄脆,中老年朋友也能嚼得动。
黄金配方,只有黑芝麻、蜂蜜和鸡蛋,手工打饼,轻度烘焙,每一片都用料十足,香香脆脆越嚼越香。轻轻用手一掰,“咔”的一声就能直接掰成两半。
咱们的芝麻饼都是轻度烘焙的,不用高温膨化芝麻,能锁住芝麻中的营养,同时芝麻变得更易被脾胃接受,咬上一口,浓浓的芝麻香充斥口腔,不添加白糖,低糖更健康,好吃不上火。
黑芝麻经过炒制后温厚焦香,这股芝麻香扑鼻而来,黝黑油光的黑芝麻中,经过鸡蛋与蜂蜜的混合,被紧密压制在一起。
每一片都是由师傅纯手工压出来的,让芝麻通过鸡蛋和蜂蜜完美粘合在一起。
黑芝麻饼厚实粗碎,咀嚼时能感受到粒粒分明的黑芝麻,浓郁焦香的芝麻,淡淡的咸香,再融合蜂蜜的甜,微甜不腻,老少皆宜。我们总是吃黑芝麻糊,但殊不知,这样大口吃黑芝麻,更为过瘾和香浓。
天补:储存阳气,御寒过冬
寒露秋意已浓,阳光却特别补人,没有炎夏的毒辣,正好借着天时,把阳气补藏到体内。阳虚、气虚、血瘀、特禀这些偏寒体质的人群,还有老人孩子,都应该多晒晒,让阳气滋养滋养身体。
最好的时段是上午7时至9时,下午17时至19时,清晨生机勃勃,傍晚轻松浪漫,阳光不会过于猛烈。哪怕不能登高秋游,平日通勤路上,能抽出十分钟时间,沐浴朝阳和落日,也是一大享受。
只要不是正午的阳光,不必要打伞抹防晒,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去感受温煦的阳气,有条件的话到户外或宽敞的阳台上趴着晒晒背,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面朝黄土背朝天才是补阳气的正确姿势呢。
此外,晒太阳还有下面的两个小窍门,也要好好记住哦。
快速充电:晒头顶
头顶是「诸阳之会」,晒头顶补阳绝对事半功倍。心情容易低落、冬季怕冷、抵抗力弱的人,最适合多晒头顶。
晒头顶和后颈部10~15分钟,站立于阳光下,头微向下低,脱帽,晒后颈部的风池穴和头顶的百会穴。
温阳养心:晒手掌
手心有个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胸闷不畅、睡眠不好的人,常晒晒手心会舒服很多。
平日晒手心,每次5~10分钟即可。可在日出时,面向东方,两手臂伸长,手心面对太阳,同时做深呼吸,让阳气从口鼻及人体的皮肤肌腠及手心劳宫穴进入人体。
最后提醒下,寒露到秋意浓,白天不露腿,晚上不宵夜!
今晚要早点睡觉哦。每逢节气身体的气血都会波动比较大,得好好休息。明早上班早点起,跟朝阳打个招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