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寒冷,冷空气频繁,如何防寒是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但专家告诉我们,冬季不同人群防寒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共性是都要注意保暖,而特性是防寒也要因人而异。到底这个冬天如何才能安稳度过?不同类型人群防寒又有哪些侧重点呢?
1内热型
内热型的人群往往怕热不怕冷,即使是到了冬天也不喜欢穿秋裤,一到室内就觉得热得难受。这一类人虽然不怕冷,却容易受到外寒侵犯,因此对他们来说保暖最重要。
专家建议,内热型人群在冬天时要把身体裸露的部位都做好保暖,比如脖子、头、耳朵、脚踝等,这样等于在体表屏障上又加固了一层,防止寒邪入侵。
另外,脖子后面有一个大椎穴,它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人体十二手足阳经都要经过它,升腾发散阳气。内热型人群平时没事可以多搓一搓、揉一揉,或者用烤灯烤一烤大椎穴,起到通阳行气血、祛寒的作用。
这类人群适食咸寒,咸能润下,可以降火,在日常生活中适量摄入盐就足够了。咸寒指的是中医中的四气五味,医院辨清是否是内热体质,再针对性用药。
2阳虚型
阳虚型的人群阳气不足,体质本来就虚,容易生内寒,即使没有感冒也怕冷。这一类人群通常都有胃寒、面色苍白、四肢厥逆、浮肿、泄泻等症状。
想要化解阳虚,可以采用甘草、干姜、附子这三味药的古方。这三味药的组成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叫四逆汤,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可以改善内寒体质。不过附子有小毒,普通人群不能随便用这个方子,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阳虚人群适食辛温,可用羊肉、洋葱、茴香等食材制作洋葱炒羊肉。洋葱和茴香辛温发散、温中暖胃,羊肉温阳健脾,这些食材搭配起来,十分适合阳虚人群进行冬日进补。
3气郁型
气郁型人群虽然怕冷,但与内寒阳虚型人群不同,主要是手脚凉而不是全身怕冷。这类人群体内气机不畅、气血周流迟缓,导致气血不能到达四肢末端,常表现为四肢冰凉。除此之外,还可伴有胃痛、胁痛、胸闷憋气、爱叹气、嗓内有物咳不出咽不下等症状。
气郁人群不适合用四逆汤,更适合用四逆散,其中有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材。柴胡疏肝解郁;枳实搭配芍药,有行气作用;甘草配合芍药,又能酸干化阴。
气郁人群适食酸甘,可用乌梅1-2枚、生姜3-5克、白梅花3-5克、冰糖或蜂蜜适量制成暖身行气的乌梅茶。生姜辛温发散,可以宣解气郁;白梅花解郁,也可以用月季花代替;乌梅酸味入肝,生津止渴;冰糖改善口味,也可以换成蜂蜜。
今日小结
1、冬季注意防寒保暖;
2、不同体质用不同方法祛寒;
3、症状严重要及时就医。
(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