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神农本草经学习之菖蒲四
TUhjnbcbe - 2021/8/4 22:30:00
阅素灵:

今日继续分享菖蒲用方:

《备急千金要方》

定志小丸▲▲▲

治疗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

组方: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

《备急千金要方》

开心散▲▲▲

治疗好忘。

组方: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对比前三方,可以鲜明的看到,在唐代的时候用石菖蒲方,已然加入了各种补心气之药。

而另一头,做为祛浊作用的石菖蒲,仍与各种风药血药合。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菖蒲散▲▲▲

古代剂量:

菖蒲30克当归30克(锉,微炒)秦艽15~22克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菖蒲30克当归30克(锉,微炒)秦艽15~22克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煎服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每服9克,以水毫升,入葱白16厘米,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圣济总录》

菖蒲散▲▲▲

治疗风冷痹,身体俱痛:

菖蒲(锉)、生地*(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

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每服,空心温酒服一钱匕,日再服.

《圣济总录》

菖蒲饮▲▲▲

治疗霍乱吐泻不止:

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

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

与各种健脾行气药。

中间还混杂着妇科运用。

治疗赤白带下(无方名):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

可以说,这些方中,菖蒲中规中矩的执行着二级功效。

除了定志丸之外,很多方已经为世人所遗忘。

与定志丸(散)差不多,可圈点的另一个备急千金名方,孔圣枕中丹。

妖刀:

原来方清晰的看到利用石菖蒲去湿开窍的作用

阅素灵: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方:

孔圣枕中丹(补养之剂)▲▲▲

总结:补心肾

组成: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

主治: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

此方有丹家之风,现临床有人使用,方注: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鳞虫之长,阳物之至灵者也,借二物之阴阳

以补吾身之阴阳,假二物之灵气,以助吾心之灵气者。又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

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

远志,苦泄热而辛散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菖蒲,辛散肝而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又龟能补肾,龙能镇肝,使痰火散而心肝宁,则聪明开而记忆强矣。

旗:

后世补药盛行,呆补,务求名贵虚荣如血气偏燥之品,脱离道家本旨。一点草本石菖蒲,估计不入法眼了。

妖刀:

石菖蒲具辛散之力,不但能散去湿浊,常用多用是不是也会散人之精气,使人夭亡而寿不彰?

阅素灵:

再往后,石菖蒲内服除风湿痹祛浊之功临床少用。习用菖蒲于增志强记,耳聪目明之功。

多配伍补益药使用

《杏苑生春》卷七:

定志汤▲▲▲

组成:菖蒲、茯神、当归、橘皮、远志、人参、甘草

功用:开窍宁神,宁心安神,益气补血,行气降逆

主治:言语失伦,常常戏笑而不发狂,属心虚者

妖刀:

感觉这就是中药中的激素呀

阅素灵:耳聋左慈丸▲▲▲

左慈耳聋丸

《重订广温热论》

古代剂量

熟地*(八两)山萸肉淮山药(各四两)丹皮建泽泻浙茯苓(各三两)煅磁石(二两)石菖蒲(两半)北五味(五钱)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熟地*克山萸肉淮山药各克丹皮建泽泻浙茯苓各如克煅磁石60克石菖蒲45克北五味15克

煎服法:

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

这个有一个版本,有菖蒲,有一个版本没有。

读书丸:人参版▲▲▲

人参、远志、石菖蒲、菟丝子、生地*、地骨皮、五味子、酸枣仁、当归、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百病,日记万言。主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枣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五十

长春广嗣丹▲▲▲

人参(去芦)1两,天门冬(去心)1两,当归(酒洗)1两,泽泻(去毛)1两,山茱萸(去核)1两,石菖蒲(炒)1两,赤石脂1两,五味子(去梗)1两,复盆子(去萼)1两,白茯苓1两,车前子1两,广木香1两,柏子仁1两,山药(姜汁炒)2两,川巴戟(去心)2两,川椒(去目与梗,及闭口者,炒出汗)2两,川牛膝(去芦,酒洗)2两,生地*2两,熟地*2两,地骨皮(去木与土)2两,杜仲2两,远志(去芦,甘草汤泡,去心)3两,肉苁蓉(酒洗,去心膜,晒干)3两,枸杞子3两,菟丝子(酒洗,去土,及用酒蒸,捣饼晒干)4两。

《医方考》卷六。

男妇艰嗣,男子劳损羸瘦,中年阳事不举,精神短少,未至五旬,须发早白,步履艰难。妇人下元虚冷,久不孕育者。

妖刀:

一方面补虚填精,一方面辛散通窍

阅素灵:

这里面有一个安神定志丸

以安神定志丸比之孔圣枕中丹,我们能看出一些问题

安神定志丸▲▲▲

远志6克,石菖蒲5克,茯神15,茯苓15克,朱砂2克(冲服),龙齿25克(先煎),*参9克。

百度转换的现代量

主治心胆虚有痰

而后有一些稍微比这个有意思一点的方剂

涤痰汤▲▲▲

处方:南星(姜制.二钱半)半夏(汤洗七次.二钱半)枳实(麸炒.二钱)茯苓(去皮.二钱)橘红(一钱半)石菖蒲(一钱)人参(一钱)竹茹(七分)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后服。

《圣济总录》:

地*饮子▲▲▲

熟干地*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补中开浊,益元畅心

《道藏》有《菖蒲传》一卷,开头即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

这些方子其用只能体现十分之六七。

同时,断断续续有不少本草作者不断提出,菖蒲单用耗气血,不宜独行,配参芪方有功。并有不少作者,把本经之补五脏,改为通五脏,并云菖蒲之功全在通气。

对其祛浊通神明辟外风所言少。

菖蒲之用古风十存六

温病流行后,有三个现今常用之妙方出现。将菖蒲之用补至十之九。

甘露消*丹▲▲▲

飞滑石十五两,淡*芩十两,茵陈十一两,藿香四两,连翘四两,石菖蒲六两,白蔻仁四两,薄荷四两,木通五两,射干四两,川贝母五两。

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面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者。

连朴饮▲▲▲

(《霍乱论》治湿热蕴服而成霍乱,兼能行气涤痰。)

〖释名〗因霍乱一病多发于春秋之间,发病急骤,有挥霍撩乱之势,故命名为霍乱。

〖组成〗制厚朴二钱[6g]、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各3g]、香豉、焦栀各三钱[各9g],芦根二两[60g]。

菖蒲郁金汤▲▲▲

石菖蒲3钱,炒栀子3钱,鲜竹叶3钱,牡丹皮3钱,郁金2钱,连翘2钱,灯心2钱,木通1钱半,淡竹沥(冲)5钱,紫金片(冲)5分。

功能主治清营透热。主伏邪风温,辛凉发汗后,表邪虽解,暂时热退身凉,而胸腹之热不除,继则灼热自汗,烦躁不寐,神识时昏时清,夜多谵语,脉数舌绛,四肢厥而脉陷,症情较轻者。

此三方之石菖蒲盖畅元祛湿,开心通神明,转气机之用

无此气机之用,石菖蒲何以排行第一

还有一个好方,所知人略少

昌阳泻心汤▲▲▲

(清·王孟英《重订霍乱论》)


  石菖蒲*芩酒炒制半夏各一钱小川连五六分,姜汁炒苏叶三四分制厚朴八分鲜竹茹枇杷叶各二钱芦根一两

天雨水急火煎,徐徐温服。小便涩者,加紫苑。

治霍乱后,胸前痞塞,汤水碍下,或渴或呃。

清·王孟英:此泻心汤证也,何必另立方治。以暑热秽浊之邪,与伤寒不同,故五泻心皆有园柄方凿之格,漫为引用,岂徒无益已哉。兹以菖蒲为君,辛香不燥,一名昌阳者,谓能扫除浊邪,而昌发清阳之气也。合诸药以为剂,共奏蠲痰泄热,展气通津之绩,已历验不爽矣(《温热经纬》)。

近代·何廉臣:此方除痰泄热,宣气通津。专治暑秽夹痰,酿成霍乱,胸痞心烦,身患谵语,或渴或呃,或吐酸吐苦,汤下碍下,小便涩秘等症

善读书者必验于临床:

历代皆有以方药配证之举,岂不知举一返三,得机忘象,算是会读书

就以此菖蒲论,岂必非见于神昏健忘湿痹,达其机者,当活用之。

现在郁郁寡欢,不通于神明者,浊污需净者,三焦气机不畅者,经络脑络痰蒙者,贪于饮食胃浊者,服于精神药*者………岂非不用,岂非必用,运用之妙在乎心明。

曾与德国学生开玩笑云,此光明系净化通灵圣药。

一蓑烟雨任平生:

已经表达得无比通达!菖蒲可谓属于明教第一圣药!

阅素灵:

?其第十分之十的使用,九分之外,不传之一分,系致幻剂或消除致幻剂

一蓑烟雨任平生:

大家可以想见此物入口,何去何从?几乎无所不达!

柏安玥:

忍不住想和你们说一下昨天喝石菖蒲汤,今天早上口中都还有点回甘,因为平时起床习惯喝水,今天没那么想喝,但是到了晚上,额头,鼻翼,下巴,正中偏左,一条线下来,长了三个痘痘,不知是参多了,还畅通气机,浊气外发了

阅素灵:

?可叹很多人无非在临床套几个方子,用几个效药,独不思其入口后气机之变,故庸俗多而圣手少。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柏安玥?发而不畅。石菖蒲有入血分祛湿之功,出现这种情况血不足

柏安玥?:阅素灵?消除致幻剂是说针对现代那些嗑药的,可以对抗药*吗

层楼忘机:

我单纯喝菖蒲,神清气爽了两天,今天上了个门诊就用光了

一蓑烟雨任平生:

?能到这个层次,方子便已经妙绝古今,根本就看不出门路了。

阅素灵:柏安玥?你真是正人君子。怎么不先想着致幻呢。人生无非是一场幻觉,致幻可以让人生更美好。消除致幻剂,它能消很多精神类药品的药*,并且让人生清醒起来…

?我们也还在幻觉中啊,此所以仙药也

一蓑烟雨任平生:

?麻沸散的解药就含有石菖蒲

阅素灵:

石菖蒲配伍了之后可以解冰*,验证过;解各类精神系药品,抗抑郁药等等。

柏安玥:

我觉得不论什么手段致幻,总要消耗阴精,想着阴精之难成,还是好好珍惜着点用。不过人生梦一场,好多时候糊涂点,也相当于给自己致幻了。

阅素灵:

?有些方子并没有点评,但是有些人反复对比,其实能看出很多东西。悟性与实践力,决定了中医学习之好坏。

一蓑烟雨任平生:阅素灵?想通了这个道理,所有的方剂学的方意都要重修。

阅素灵:

比如对肾气丸的三补三泻,简直是胡说。

?我甚是喜欢连朴饮,菖蒲郁金汤,上中宣等真正读懂了伤寒的是温病学家。读懂了内经的是李东垣。

阅素灵: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一蓑烟雨任平生:

药有偏性,贵在配合,菖蒲动血,生地堪。

?水菖蒲不正,木香可解!

延伸阅读:

菖蒲:百草之先生,神仙之灵药

一拳石上起根苗,

堪与仙家伴寂寥,

自恨立身无寸土,

受人滴水也难消。

——明·戚渊龙

红了九百年的“小草”

(图1-自然道蒲园附石虎须,年春分日采自幕阜山脉中段)

近几年一种叫菖蒲的“小草”悄然走红,不单是在侍花弄草人的庭院,在很多喝茶人的茶桌上也能看到她的身影。去年春天,自然君们本是到山中踏青,谁知竟与这“小草”一见倾心,便带回数株在小院中清养伺弄,转眼间已与它们共度了一轮四季更迭,因喜爱而不停寻之觅之,不觉间已形成了一个小有规模的蒲园,每每有会员和友人前来,都不免要在园中流连忘返一番。独乐不如众欢喜,今天我们就把这种“小草”介绍给大家。

其实这种“小草”走红的历史由来已久,石菖蒲自古就为人们所喜爱,其栽培历史十分久远。盆养石菖蒲始于北宋,历经南宋、元、明、清直至现代,前前后后可是延续了九百多年!到底这株“小草”有什么魅力能让人宠爱了九百年?

百草之先生

菖蒲与兰花、水仙、菊花被古人并称为“花草四雅”。对菖蒲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诗经》之中,"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礼记·月令篇》中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当百草还在酣睡中躲避冬寒时,菖蒲则已露了生机。

(图2-自然道蒲园附木虎须,年春分日采自幕阜山脉中段)

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古代文人素爱以物言志,他们认为石菖蒲的这些习性和形态恰能表现自己淡薄的心境和风骨。苏轼在《石菖蒲赞并叙》中对石菖蒲的品格就做了这样的描述:“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安岂昌阳所能仿佛哉?“。南宋文人王炎在《石菖蒲并序》中对菖蒲也毫不吝惜赞赏之情“四时青青不改色兮,烈日凝冰无能厄兮”。

神仙之灵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菖蒲的多种药用价值,是辟邪除疫的良药。其性温、味辛苦,具有开窍、化痰、健胃的功效。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炎等病。菖蒲含有菖蒲碱、细辛醚等成分,确实有怯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故被誉为"蒲寿延年"。《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李时珍认为“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按中国人的观念,这种“百草之先生”的植物的叶子、根茎都充满了阳能,能辟邪且助人长生,所以被人们所推崇,并被赋予了很多的神话的色彩,因此也被古人称为“神仙草”。

(图3-自然道蒲园盆栽虎须,年春采自幕阜山脉中段)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录了多篇古书中因服用菖蒲而成仙的故事。《神仙传》中云:“咸阳王典食菖蒲得长生;安期生采一寸九节菖蒲服,仙去。”《抱朴子》云,“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冬袒不寒,日记万言”;又说“商丘子不娶,惟食菖蒲根,不饥不老,不知所终。”

《神仙传》还有一个故事,颇具传奇色彩。汉武帝与董仲舒、东方朔等人登嵩山,斋戒等候神仙。到了半夜,神仙还真来了。这位神仙,身高两丈,大耳垂肩,相貌不凡。武帝行礼而问之。神仙说“我是九嶷之神,因听说嵩山石上有菖蒲,一寸九节,服之可以长生,所以到此采菖蒲。”说完就不见了。汉武帝于是也采菖蒲服食之,从官们也都跟着学。但这东西太难吃了,吃了两年,大家都停了。有一个呆头呆脑的王兴,本是阳城一平民,他听说仙人教武帝服菖蒲,信以为真,服食菖蒲大概有几十年,最后还真的“长生”了,他老家的邻居据说世世都能见到他。

《大有奇书》中另有一传奇故事。说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个和尚跑到雁门山一个石洞里面,遇到几个女子,一问,居然是秦始皇时候的人。蒙恬修筑长城,抓妇女服劳役,他们就躲避在此,吃菖蒲为生,居然活到了唐代。

《道藏》中甚至有《菖蒲传》一卷,开头即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然后详细叙述了服食菖蒲的方法:采集小似鱼鳞者一斤,以净水和淘米剩下的泔水浸泡各一晚,再刮去皮,晒干后捣碎,同糯米粥和匀,参入蜂蜜,做成丸子,风干。每日白天用酒送饮30丸,临睡前再服30丸。这样吃一个月,可以消食;两个月,去痰;5年,白发变黑,掉的牙齿都可以再生出来。如果吃10年、20年,那效果......您就想去吧。

一说到“神仙”“长生”之类的话题......总是滔滔不绝,刹不住车。

置于案几伴朝夕

谈了这么多,应该不难总结出,菖蒲身上的这些优良特质应该是他一直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因此人们愿辛苦于山中寻之觅之,揽之于盆,置于庭院、案几,与之朝夕相伴。

宋人玩石成风,将菖蒲移于盆中,以石固其根,以清水侍之,以苔藓布之,巧以成景。附石菖蒲脱胎于自然,起源于宋代文人。苏轼在《石菖蒲赞并叙》中就记述了书斋中摆饰盆养石菖蒲的情景:“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看罢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我们现在玩儿的这些又都是古人玩儿剩下的。

(图4-自然道蒲园附石虎须,年春采自幕阜山脉中段)

古人将菖蒲做成盆景摆在几案上,不光是为观其形,赏其景,其中还有很科学的依据,皆因菖蒲之“醒”。

“醒目”古人夜读,油灯之下放置一盆菖蒲,可以养眼。李时珍认为,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点灯观书,能收烟气,不伤眼睛;置星露之下,早晨取叶尖露水洗目,有明目之效。

“醒脑”菖蒲芳香走窜,可开窍提神,治中风后神智错乱者尤佳。

“醒心”菖蒲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

“醒脾胃”菖蒲芳香化湿,因湿浊中阻肠胃闷胀疼痛,服食此味疗效最好。

有蒲一室雅园无石不秀,室无蒲不雅。家中置几盆菖蒲不但给主人增加了几分风骨气度,也为生活添了几许淡淡幽香和情愫。石菖蒲一盆清供,青翠亭亭,逸致如诗——不是所有的诗,都是写在纸上的。养护菖蒲是个漫长而又需要耐心的过程,养护的好可以伴我们度过几十年的岁月,朝夕相处,也许不知不觉中你的身心已侵染了菖蒲的气息和风骨,但愿彼时不但是有蒲一室雅,而是有蒲雅一生。

半痴医/8/5于银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农本草经学习之菖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