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祛湿止泻的香连丸和香连化滞丸常
TUhjnbcbe - 2024/10/1 17:06:00

祛湿止泻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热燥湿、止泻止痢等作用,主治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症见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利脓血,或泄泻、暴注下迫、腹痛、便下酸腐灼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其处方以黄连、木香、黄芩、枳实、白芍等清热燥湿、行气导滞、缓急止痛药为主。代表成药有香连丸、香连化滞丸等。

一、香连丸XianglianWan《中国药典》年版一部

萸黄连g 木香g

方中黄连苦寒清泄而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治湿热泻痢之要药,为君药。木香辛散苦燥而温,行肠胃气滞,兼燥除胃肠湿邪,以除腹痛、里急后重,为臣药。吴茱萸辛热香散,苦降而燥,疏肝下气、燥湿散寒,取其煎液拌炒黄连(即萸黄连),既制黄连之寒,又助君臣药燥湿,还调和肝胃,为佐药。诸药相合,寒温并用,共奏清热化湿、行气止痛之功,故善治湿热泻痢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者。

清热化湿,行气止痛。湿热痢疾或泄泻。

1.痢疾 

大肠湿热所致。症见赤白下痢、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2.泄泻 

湿热下注所致。症见腹痛,泄泻,泻下急迫或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急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水丸剂。

口服。1次3~6g,1日2~3次。小儿酌减。

本品还有浓缩丸剂、片剂、胶囊剂等其他剂型。

寒湿及虚寒下痢者慎用。

有出现恶心、胃部嘈杂,或上腹部不适表现的报道。

本品具有抗菌、止泻、抗炎、镇痛等作用。《中国药典》规定本品每1g含萸黄连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计,不得少于27.0mg。

香连丸用萸黄连,清热燥湿和肝胃,木香辛燥行胃气,里急后重最见效。

黄连

二、香连化滞丸XianglianHuazhiWan《中国药典》年版一部黄连60g 黄芩75g 陈皮75g 姜厚朴75g 滑石60g当归g 木香60g 麸炒枳实75g 醋青皮75g 炒槟榔60g 炒白芍g 甘草60g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相须为用药力更强,治湿热泻痢功著,故为君药。木香辛香温散,善行肠胃气滞而止痛;陈皮行气燥湿调中;醋青皮苦疏肝破气消滞;姜厚朴燥湿行气消积;炒槟榔行胃肠气滞、除水湿;炒枳实破气消积而除痞满,六药相合,既助君药除湿,又理气调中止痛,以除腹痛、里急后重,故为臣药。滑石清利湿热,当归、炒白芍合用善养血和血,三药合用,既助君药除湿热,又合连、芩以凉血和血而止便血,故为佐药。甘草既合白芍以缓急止痛,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全方配伍,主能清热除湿、行血化滞,兼能消积导滞,故善治大肠湿热积滞所致的痢疾。

清热利湿,行血化滞。

湿热痢疾。

痢疾 湿热下注所致。症见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制成水丸;或每g粉末用炼蜜60~70g加适量的水制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每g粉末加炼蜜~g制成大蜜丸,即得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或棕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微苦。

水丸,每10丸重0.3g;水蜜丸,每粒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口服。水丸1次5g,水蜜丸1次8g,大蜜丸1次2丸;1日2次,或遵医嘱。

本品还有片剂。

寒湿或虚寒下痢者慎用;孕妇禁用。

本品具有抗菌、止泻、抗炎、镇痛等作用。《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黄连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计,水丸每1g不得少于2.0mg;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1.2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4.8mg。

香连化滞治痢疾,芩连厚朴加陈皮,滑石当归枳实香,青皮甘芍炒槟榔。 

黄芩
1
查看完整版本: 祛湿止泻的香连丸和香连化滞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