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有些医生开方大而杂,忽略法度用药多而重
TUhjnbcbe - 2024/8/25 17:53:00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s://m.39.net/pf/a_5154122.html

一个时期以来,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医生开方大而杂,忽略法度;用药多而重,有欠精纯,本来几味药可以治好的病,也要开上10多味药,有的竟至数十味之多,尤其在剂量上往往超过了一般用量的范围。群众反映:“宁喝十碗治病药,不灌一锅杂烩汤。”

这种大杂之方,不仅影响了中医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了药物和医疗资金的严重浪费。分析原因,除某些思想问题之外,我们认为主要是有些同志对组方法度及研究应用小方的意义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一些粗略的讨论,以供参考。

关于组方法度

诗词有格律,组方也有法度,所谓有法度,是指治疗疾病的法则和从众多方剂中总结出来的治疗规律。

试观仲景之方,不仅配伍谨严,用药精当,而且体现了方以法立,法以方传的治疗体系。

举凡麻黄汤的汗法,承气汤的下法,小柴胡汤的和法,四逆汤的温法,白虎汤的清法,炙甘草汤的补法,抵当丸的消法,瓜蒂散的吐法等,无不皆然。

其间尚有对方药升降浮沉的观察,性味亲和的选择,主辅适当的安排,佐使量材的驱遣,分量多寡的裁酌等,含有不少精蕴。如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3方都君以麻黄,臣以杏仁,使以甘草,配桂枝,则名麻黄汤,为治伤寒表实无汗之方;伍石膏,则名麻杏石甘汤,为治风热郁肺喘而汗出之方;合苡仁,则名麻杏苡甘汤,为治风湿痹痛日晡热甚之方。

一药变则全方作用随之而变,主治证候亦异。即是相同药物的方剂随着剂量的变更,治疗作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金匮要略》中的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同是大黄、厚朴、枳实3味药组成。小承气汤,大黄用量倍于厚朴,目的在于泄热通便;厚朴三物汤,厚朴用量倍于大黄,目的在于行气除满;厚朴大黄汤,厚朴大黄倍于枳实,目的在于开胸泄满。

可见3方药味相同,只是分量各有偏重,则治3种不同的病证。仲景这些组方法度,均示后人以规矩,我们应该勤加探求。为什么有的同志开方用药多而杂呢?

我们认为对组方法度研究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提清热解毒就蒲公英、紫地丁、大青叶、板蓝根、银花、连翘一股脑儿开来,试图“毕其功于一役”。

如果遇有复杂证候,更是东加一味,西添一味,垒床架屋,药味重复,成了无制之师。

这样就很可能导致“粗工不解读,妄意施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之咎。由此可见,一张处方如果没有法度,就会散漫无穷。只有以法统方,方以法立,才能丝丝入扣,得以精纯。

研究应用小方的意义

我们这里说的“小方”,是指药味少、用药精的处方。后汉医家张仲景可说是善用小方的大师。据有关统计,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里,现在还使用的小方,1味药的在15个以上,两味药的约有40个,3味药的在45个以上,4味药的约有30个,5味药的约有28个,合计起来已有余方。

据《伤寒杂病类方》统计,《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把重复的不计外,实得方,那么在5味以内的方剂已占半数以上。

“药专力宏”是伤寒、金匮方的特色。

大承气汤药只4味,只要用之得当,常起重证危疴;小半夏汤药只两味,却能蠲饮止呕。我们若能把前人这种学术准绳中肯而缜密地继承下来,就能学有渊源,从而再发展提高。我们认为加强小方的研究应用有以下几点实际意义。

(一)加强小方的研究应用是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医生能否做到用药少而精,可反映其辨证论治的水平。

例如小便癃闭一证,从中医辨证来看,有属气虚无力行水者,有属气滞失于疏泄者,有属血瘀阻于孔窍者,有属津枯液涸化源告绝者,有属寒凝水结者,有属肺失治节者,有属热结膀胱者等。

如果我们辨证不明,心中无数,凡是通利小便的药,便信手拈来,不仅处方用药多而杂,且治病抓不住要害,常常偾事。

唐代名医许胤宗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批评那种辨不准病情而惯用多药的医生。

他说:“不能别脉,莫识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药味,譬之于猎,未知兔所,多发人马,空地遮围,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假令一药偶然当病,他药相制,气势不行,所以难瘥,谅由于此。”

意思是说医生对疾病的来龙去脉尚未明确,便开了许多药,就好像狩猎,连野兽的所在还未弄清,便发动很多人马去包围,若有一人将野兽捕获,亦属侥幸,其实并不高明。

有的人开方用药很多,即使其中有一味药合于病情,也往往被其他药味所牵制而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治不好病的原因,往往在此。前贤的告诫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加强小方的研究应用,也是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需要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中,山西的宫外孕汤只有5味药(丹参、桃仁、赤芍、乳香、没药)而疗效显著;

贵州遵义医学院拟定的治疗肝胆结石的排石汤,先后多次改革方剂,只用4味药(虎杖、木香、枳壳、黄芩),对符合本方适应证的排石率达90%。

这些事实说明治疗危重病与用药的多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看,有时用药太多往往难以阐明主要药物的作用,对摸索治疗规律也带来困难。

张锡纯认为:“医者用方,恒方至药品二十余味……即将治愈,亦不知何药之力。”并提出:“恒择对症之药,重用一味,恒能挽回危重之病,且得借之检药之实际。”这是颇有见地的。

(三)开展小方的研究应用,对于巩固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有其现实意义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广大农村医生、医务人员运用小方单方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医疗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如“早期肠痈不开刀,快敷大蒜和芒硝。”“蛇咬不花钱,快敷半边莲。血崩和白带,红糖加飞廉……”

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治病歌诀,就是生动的说明。如果我们对来自广大群众中的简便有效的小方、单方不信不用,只热衷于大方,势必影响农村医疗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努力发掘中医学宝库,深入研究小方、单方的应用,再加以提高,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防失联,私信我,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些医生开方大而杂,忽略法度用药多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