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清明时节一定要辨明体质再祛湿多种祛湿方
TUhjnbcbe - 2024/7/28 17:41:00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到清明时节到处都是湿哒哒,屋里潮湿还能开开除湿,用用干燥剂,但是我们人体内的湿气要怎么祛除可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

湿气有两种来源,一为外,比如风寒、暑湿、燥火,寒和湿加在一起侵进人体,成了寒湿;湿和热加在一起侵进人体,成了湿热;或者单独的湿邪,这些都可以成为人的湿气。二是由于我们的脾、肺、肾气血不足,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脾主水液代谢,这时水液不能代谢出去,停在体内,就形成了湿气。

为什么现代人的身体总是不舒服,懒懒地不爱动,总是感觉很累,脂肪堆积的又厚,这都是湿气惹的祸。

尤其是清明前后,外面潮湿,再加上春季过度我们的饮食也发生了变化,吃不好或者吃得不对付,更容易造成湿气缠身。想要祛除湿气,那么首先就要分清自己是哪种体质,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祛湿方法。

我们最常见和“湿气”有关的体质,一个是湿热一个是痰湿,很多人把这个混为一谈,今天就来说说二者的区别,教给大家正确祛湿的方法。

湿热体质湿热,湿就是水湿,上面说了有内湿和外湿;热就是一种热象,简单理解就是湿和热合并入侵体内,比如夏季炎热,空气湿度又大,湿和热一结合一起侵袭人体,我们的阳热体质就很容易从阳化热,存在体内的内湿一直不祛除也容易转化为热,称为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身体表现↓

1.面部,头发总是容易出油;

2.脸上身上容易长痤疮、粉刺、黄褐斑等;

3.日常口苦,舌苔是黄的而且厚腻,还会伴有口臭异味;

4.大便黏滞不爽,尿色像浓茶一般;

5.对湿气较重的环境或者气温偏高,尤其是夏末秋初,湿热交蒸的气候难以适应;

6.皮肤上经常起小疙瘩小包,瘙痒难耐,挠破的话会流黄水。

7.性格也多为急躁易怒;

湿热的形成原因有四个方面

1.先天因素:即遗传,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都会对宝宝有一定影响的,这也是孕妈咪们为什么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原因了。

2.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湿热的环境中,或者环境中污染和有害物质较多,会和人体内部产生的代谢产物相结合,日子久了会内生郁热,形成湿热体质。

3.心理因素:现代人多数心情都不好,没有开心的事儿。长期压抑、忧愁容易造成人体气机郁滞,气滞日久会化火,会引起津液代谢障碍,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湿热体。

4.饮食习惯:过度的贪食冷饮,时间久了水湿不能运化,过多肥甘辛热食物的都会产生热,在于体内的水湿一结合,湿热就形成了。比如爱喝酒爱吃烧烤油炸,喜欢肥甘厚腻、辛辣、甜食、冷饮,并且过度进补的人容易是湿热体质。

祛湿除热的方法:

首先,改变你熬夜,不爱运动的生活习惯,熬夜是阴血耗伤(血属阴),肝阴不能制约肝阳,使得肝阳上升太过,生成了对人体不好的火热之邪。其次改掉你的急脾气,急脾气就是直接的肝火内生,人为的不停让肝气上升,太过之后化火,再加上长期的生活工作压力,肝气无法顺利升发,郁滞后生成火热之邪。最后,改掉你喜欢吃烧烤,油炸食品的饮食习惯,饮食过于肥甘厚腻,会给我们的脾胃造成负担,脾胃工作超负荷,就会造成水湿代谢不好,上面的火热与体内水湿结合起来,你的身体只能在湿热重煎熬。

很多朋友都在问从饮食上如何着手去调理,那么就介绍几种食物,适合湿热体质的朋友去吃。

1.莲子:清热降火,我们都知道莲子心降火的效果很好,也有很多人专门的用莲子心泡水喝,但是莲子的祛湿效果一般,想要祛湿还要结合别的一起吃。

2.菊花:也是清热降火的,主要是清上焦的热,很多人喜欢泡菊花水来喝,也是不错的降火方式。

3.麦芽:健脾益气,有增强祛湿的功效,重点是消食导滞(促进消化),帮助排泄宿便,让中焦的气更通畅;

如果大家注意看,一定都看到上面祛湿的食物中,都有健脾二字,因为要想祛除湿气,首先你的脾功能要强,这样代谢水湿的能力强了,你的湿气自然就容易祛除,所以想祛湿,健脾很一定不能少。

上面这些都可以泡水或者煮粥喝,但是单方面的食材自己不好搭配,这里有一款很适合湿热体质喝的,是个健脾益气祛湿,消食导滞,理气宽中的食谱,管不管用看配料,里面有山楂,红枣,麦芽,山药,茯苓和鸡内金搭配而成。

山楂:助消化人尽皆知,像我们经常说的食火,就是吃多了不消化,积食在体内产生的火,久而久之就成了热,吃点山楂能够化解积食,那么这个食火自然就被消除了,而且山楂养肝。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黄帝内经·素问》

上面提到肝火过旺,肝气上升也容易郁滞成热,所以山楂养肝,降肝火也可以很好地缓解体内的热。

麦芽:健脾益气,也是促进消化的。

山药:性味甘、平,入脾经、肺经、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像脾胃不和,吃点山药很有帮助。同样也是健脾的好帮手。

茯苓: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它可以和很多食材搭配,古往今来颇受人们的欢迎。

鸡内金:这也是个化血瘀、化内积的利器,这个是鸡胗中一层黄色的膜,我们都知道鸡的消化能力非常强,古人就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将鸡内金剥离出来研磨成粉,掺在食物中一起吃,如果消化不好总积食,吃这个准没错,尤其是对于脾胃之积,效果很好。

红枣:补中益气,健脾益胃。

所以,这六物中,有清热降火的,有健脾祛湿的,这样搭配而成,效果相当于1+1>2。

最后分享几个穴位;

:在小腿外侧,可以很好地燥化脾湿,阴阳调和。

: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位置,能够清利湿热,升清降浊。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清理温热,健脾理气,排渗脾湿。

痰湿体质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痰的意思是指水液代谢不畅而产生的废物,随着气血的运行而流窜全身,位置不定,很多人身体出现问题就是因为它,所以跟上面湿热想必,其实它少了这个“热”。

痰湿形成的原因多数跟经常太过饮食生冷,导致伤了脾胃和阳气所相关,而湿热很多是因为长期的辛辣煎炸油腻之品使用过度,导致胃肠化湿化热,所以两者形成的原因是有不同。

痰湿体质身体表现↓

1.汗多黏腻,手心脚心多汗;

2.身体容易酸困沉重;

3.舌苔是白且厚腻;

4.嘴巴里黏黏的或者有一股甜腻感,说话时嗓子不清亮,跟有痰似的;

5.对梅雨季节和潮湿的环境适应能力差;

6.性格多温和,处事沉稳,而且善于忍耐。

痰湿体质形成原因一般为三类↓

1.先天因素:同样是遗传,跟上述一样不多说了;

2.饮食习惯:口味长期偏重、偏咸,这会促生和家中痰湿体质的形成,饮食寒凉,除了会加重阳虚外,也会加重痰湿体质,这都会给脾造成过重的负担,导致脾运化能力失调。

3.长期熬夜:熬夜会影响胆气的疏泄,进一步影响肝脾从而脾虚易生痰湿。

祛湿除热的方法:

和湿热体质一样的就是减少熬夜,改变生活习惯和长期重口味,喜欢吃寒凉食物的习惯。

下面有一份寒凉食物对照表,平时吃的时候注意尽量避开哦,偶尔吃吃没什么,但是经常吃,就会给本就痰湿的体质雪上加霜了。

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少吃酸性和甜的东西,酸甘化阴”,阴就是津液,痰湿体质本来就是水湿津液多,再吃一些酸性和甜的东西,如醋,痰湿会更加严重,比如山楂,痰湿重的人吃多了山楂,会加重痰湿。同时还要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甜能生湿,水果的话不宜多食,不要吃李子和石榴以及寒凉的东西,比如西瓜,像夏天大家都喜欢冰镇西瓜来吃,这样吃下去脾越来越虚,湿气越来越大。

平时可以吃些下面的食品,健脾祛湿。

1.薏米: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有利水、健脾的效果。《神农本草经》将薏苡仁列为上品。由于薏米营养丰富,作用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因此适用于痰湿体质者日常食用。

2.红豆:性平,味甘。有通便、利尿和消肿作用,适用于痰湿体质者。

3.白萝卜:性凉,味甘,归肺、胃经。有消食化积、清热化痰、下气宽中的作用。适于痰湿体质形体肥胖、痰多者食用。

如果像是久坐办公室,工作繁忙,体内痰湿又特别重的话,建议平时泡一些红豆薏米水或者红豆薏米粉喝,有助于我们体内湿气的排出。

此外还可以试试,配料有红豆、薏苡仁、芡实、橘皮、茯苓、大枣、鱼腥草,最后加以蜂蜜调和,一般来说无论是寒湿还是湿热,只要是湿气重都可以吃这个,类似于糖浆,混于水中口感清甜,还有一股淡淡的橘皮香。

红豆、薏米、茯苓健脾益肾,利尿消肿,芡实健脾除湿,橘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鱼腥草清热,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最后配以蜂蜜调和,这几种食材都是健脾祛湿的好物。

据《唐史·长孙皇后》记载:长安夏日炎热,长孙皇后又十分怕热,所以尤其爱食用冰镇葡萄酒,贪凉的后果导致湿气内滞。湿气过重导致长孙皇后精神变差、茶饭不思,尤其是身材严重走形水肿、肤色变暗沉长斑点。

孙思邈利用数十种草本,熬制了伏湿膏,长孙皇后每日用水冲饮,精神逐渐变好了,脸上也逐渐有了气色、色斑也渐渐消掉了,身材也逐渐恢复,后来孙思邈的伏湿膏被王焘收录在著名的《外台秘要》卷八的《延年密录》中。

有精力的朋友可以自己试试熬制,方法如下↓

准备材料:芡实50克,茯苓克,红豆50克,薏米70克,甘草或鱼腥草20克,陈皮若干

做法:

1.所有材料洗净,泡制一段时间,一般1-2小时,越长时间越好,薏米先炒一下;

2.材料下锅加水,打火煮20-30分钟,转小火熬1小时,如果觉得未煮透,可加水熬第二遍;

4过滤后留下小火继续熬制,注意搅拌不要糊锅,汤水转褐色可加入冰糖或蜂蜜熬化调口,不喜欢可以不加。

5汤变粘稠后收膏,成品伏湿膏就做好了。

当然如果嫌麻烦可以选择现成的伏湿膏,配料如上,更方便保存,每天1~2勺用热水冲泡或者直接吃都可以,但要注意孕妇和哺乳期的女性,以及14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哦。

如果想泡脚祛湿的话,建议水中加,这是出自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配有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生姜。后来宋代的陈言在《三因方》,把生姜用茯苓替换了,增加了健脾利湿的效果,俾湿去则痰不生。

陈皮的作用是健脾行气,燥湿化痰,通过陈皮把脾温暖了,同时再加以陈皮那种特别的芳香味道,脾都是喜欢的,芳香醒脾,脾从睡觉状态醒来,开始干活了,再用甘草补了脾,用陈皮健了脾,双管齐下,接下来就是清淤,肺为贮痰之器,肺里有了痰,需要清理出去,温胆汤就用到了中的半夏有降逆肺气的作用,就是让上逆的气机下来。痰湿阻肺,该肃将的肺气不下来,半夏把痰化了,同时引肺气下行,身体气机就正常运转了。

枳实行气通便,身体里的气运行起来,辅助半夏化痰,并且把身体里的浊气痰湿统统清理,身体就清爽干净了。当然也需要提醒,由于方中有行气的枳实,因此孕妇禁用。

竹茹化痰清热,把由痰导致的热清理掉,茯苓被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因为它的作用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可以和各种配伍,不管寒、温、风、湿,都能发挥其独特作用。茯苓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还能养心安神,所以像睡眠不好的也可以用温胆汤泡泡脚哦!

穴位的话可以多按摩以下几个穴位↓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具体位置可以看下图,有宽胸理气,降逆和胃,化痰湿的效果。

: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有健脾祛湿的效果,是化痰湿的要穴。

:这个地方也是最容易积累寒凉毒素的位置,承载着我们整个身体,在小腿后面正中,有运化水湿,固化脾土的作用,刺激它可以振奋我们膀胱经的阳气,祛除体内湿气。

最后,不管是湿热还是痰湿,都要运动起来,有助于体内湿气排出,还有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中久留,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时节一定要辨明体质再祛湿多种祛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