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控
编者按
春末夏初是美好的季节,对于大多慢性呼吸性疾病患者来说,尤其是个舒服的季节,因为这时候,他们会有不少症状得到缓解,到了三伏天,还能接受冬病夏治呢。但是,这个季节的气温常常也会导致局部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对慢性呼吸性疾病患者也会造成身心健康的负担。那么,针对该类疾病,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和治疗呢?那就请听听权威专家们用中西医科学防治的有关意见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防治
张*刘若阳
张*(左一)出诊带教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相比10年前8.2%的发病率(40岁以上人群),最新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3.7%。据估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人数将快速增长,故对其防治,更显任重而道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病理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伴肺功能不可逆的受限,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数年龄偏大,故除了上述病理特点外,还存在“营养不良”“呼吸肌疲劳”“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现代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通过抗感染、扩气道、化痰及抗炎等方法,疗效虽然显著,但在改善“营养不良”“呼吸肌疲劳”“免疫功能低下”等方面,降低复发率确略显不足,尤其是老年患者。中医治病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膳食、导引、穴位贴敷、推拿按摩操、情志疗法及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可以有效改善“营养不良”“呼吸肌疲劳”“免疫功能低下”等状况,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防控措施
一、中医膳食饮食宜清淡,可食用营养丰富宜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软饭、烂饭、米粥等。加强营养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有规律、有节制地循序渐进,一般主张少吃多餐,禁止暴饮暴食,少吃生冷、辛辣、油腻肥厚之物,同时可以配合中药膳调理脾肺肾,固本扶正,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营养不良状态。食疗方一:苏子梗米粥用苏子12克、梗米克,冰糖适量,将苏子洗干净后捣碎和梗米、冰糖一同放入锅内煮,煮成粥后每天早晚服用两次。苏子梗米粥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痰多、胸闷的气喘患者有很好的功效。食疗方二:杏仁核桃炖姜汁生姜汁适量,南杏仁15克,核桃肉30克,捣烂加蜂蜜适量,炖服。本方具有温中化痰、补肾纳气的作用,适用于肺肾气虚的患者。食疗方三:款冬花炖冰糖用款冬花12克、冰糖18克一起放入炖盅内,加适量的水隔水炖后取出,倒出其糖水食用。此糖水对于咳嗽气短的患者有作用,可以起到益气养阴,润肺止咳的作用。食疗方四:黑芝麻瓜蒌水用黑芝麻15克、生姜15克、瓜蒌12克一起用水煎服、每天服用一次。黑芝麻滋补肝肾,通便;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通便。此方适用于胸闷痰多,大便不通的患者。食疗方五:白萝卜饮经霜白萝卜适量,水煎代茶饮。萝卜有下气、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胀患者痰多者。食疗方六:人参煎核桃把人参6克加核桃5个放入适量的水中煎服,可以起到健脾益气、补肺肾的功效。适合用于疲倦乏力、咳嗽气虚的患者。食疗方七:四仁鸡子羹白果仁、甜杏仁各一份,胡桃仁、花生仁各两份,共研末,每日清晨取20克,鸡蛋一个,煮羹一小碗服用,连服半年。白果仁敛肺定喘,胡桃仁补肾温肺,甜杏仁润肺平喘,花生仁润肺化痰。适用于肺燥咳嗽的患者。食疗方八:人参蛤蚧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热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蛤蚧补肾纳气而定喘,人参大补元气而益肺脾,糯米粥功专补肺。适用于肺脾肾三脏俱虚的患者。食疗方九:萝卜0克,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克,白糖适量。萝卜、洗净,刮细丝,与四药同入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滤出汤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入白糖,待成膏状停火置冷,每次1--2匙,日3次沸水冲服。本方适用于中焦痰湿,食少,咳喘。食疗方十:白梨一个(去核心),燕窝3克(水浸泡),川贝母6克,冰糖3克,后三味放入梨内扎紧,放碗中,隔水烧熟食用,一日一剂,能补肺养阴,止咳化痰,对慢阻肺的发病起减缓作用。食疗方十一:枸杞炖猪心枸杞10克,猪心1个。将猪心洗净,晾干合枸杞一起文火慢炖1小时左右,加少许盐调味。适合肾气虚者。食疗方十二:鲫鱼红糖甜杏仁汤鲫鱼克,甜杏仁9克,红糖30克。①将鲫鱼去鳞和内脏,洗净。②加人甜杏仁、红糖,文火炖熟。每日一次,分两次服,食鱼饮汤,连用5天。健脾利水,润肺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脾肺虚弱而干咳无痰者。张*给职工健康讲座二、中医导引(1)八段锦八段锦全套共八个动作,并配有八句口诀有助记忆,简单易学。八段锦的整套动作圆润协调,上下左右兼顾,蕴气于形,一气呵成,能够充分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它运动时要求充分舒展四肢与身体,呼吸吐纳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动作不局限于单一部位,基本上全身的肌肉均参与。相对腹式呼吸而言要略显复杂,但也极易掌握,以微似汗出为度运动量适宜,适合老年人练习,对场地要求不高,适宜个人单独或者群体练习。有文献研究显示八段锦渊源于南宋梁代,形成于宋代,其从动作要领到口诀诵读均能体现中医学的特点,深具中国文化内涵和特色,生动而易于接受,传至今日可谓源远流长。近现代对于八段锦的研究扩展到各个年龄阶层,并对其保健功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诸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老年人血脂水平、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等,尤其是慢性病的保健预防中具有积极意义。传统功法八段锦练习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量;改善血管弹性和血液流速,提高肺循环功能,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呼吸机能。尤其以“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三节,通过大量上肢运动,锻炼了胸部呼吸肌,同时配合静心、调吸,对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疗效最为明显。(2)太极拳太极拳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运动,兼容了传统哲学、医学、相象学、拳学、兵学、美学的特点,尤其与易经八卦有着紧密的联系,“太极”一词最初见于《周易》一书,《易经》以“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把宇宙万物描述成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太极拳深受其影响,王宗岳首次运用易学概念在《太极拳论》中提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依据阴阳理论,确立“太极拳”之名。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最早的太极拳是武术家陈王廷创造出的陈氏太极拳。太极拳经几百年传承,发展出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其中杨氏太极拳练法最平正简易,逐渐发展为以健身养性为主,流传最广。年国家体委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繁就简选取24式编纂成“24式简化太极拳”。全套动作共8组,包括24个动作,主要有:(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抝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背;(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拳法动作符合由简至繁、先易后难的原则,简单易学,易于掌握,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动作的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特点。现代学者研究表明杨式简化太极拳可以改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抑郁状态。张*应邀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三、穴位贴敷穴位贴敷自古至今应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该疗法对冬季发作性的慢性难治性肺系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又因该项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目前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人群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夏季三伏天,将药物贴敷到人体一定腧穴上治疗和预防冬季复发的疾病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在肺系疾病中应用最为广泛。该疗法通过辨证选取具有辛温走散、活血通络、逐痰通经、益气补虚等作用的药物刺激腧穴,由经络传至内脏,以达到扶正祛邪,调节脏腑阴阳气血的目的,从而取得临床治疗效果。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肺系疾病的中药组成大部分以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的记载: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为基础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白芥子、细辛等有效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癌、抑制炎症及过敏介质释放等作用。延胡索能抑制迷走神经的兴奋性,缓解支气管疫率而达到平喘止咳的目的。甘遂通过对淋巴细胞的转化抑制等,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作用机制较明确,可以延缓肺功能恶化的进展、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1.药物组成:主要有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组成,磨成粉,用姜汁调敷。2.穴位选择:选取膻中、肺俞、脾俞、肾俞、膏肓,或辨证选穴。3.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暴露所选穴位,局部常规消*后,取帖敷剂敷于穴位上,于6~8h后取下即可。4.外敷后反应及处理:严密观察用药反应。(1)外敷后多数患者局部有发红、发热、发痒感,或伴少量小水泡,此属外敷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2)如果出现较大水泡,可先用消*毫针将泡壁刺一针孔,放出泡液,再消*。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摩擦,防止感染;(3)外敷治疗后皮肤可暂有色素沉着,但5~7天会消退,且不会留有疤痕,不必顾及。穴位贴敷每10天一次,视病人皮肤敏感性和反应情况对贴敷次数进行调整。四、推拿按摩操推拿按摩也可以帮助肺康复,具体操作如下:左手四指微并拢,以掌根放于胸中上端,左拇指放于右锁骨上,自左横线来回擦动,直擦至乳头上水平线。往返数次后,换右手仿效上法擦左胸,坚持揉按膻中(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鸠尾(剑突下,脐上7寸)、巨阙(脐上6寸)穴。用多指揉、擦胸胁部。拇指点按内关(腕横纹上2寸)、鸠尾、巨阙穴各1~2分钟。点按少商穴,大拇指的指甲角(远离食指的那个侧面)。少商是治疗咳嗽的要穴,可以帮助我们清热泻火。列缺穴(手臂两条肌腱之间)。天容穴可以配合少商穴治疗咽喉肿痛。它位于下颌角和胸锁乳突肌(我们转动脖子有一条肌肉)的中点上。我们可以用两手的大拇指的指腹轻轻的按压或做环状运动,并配合缓慢的吞咽运动,天容穴有很好的润肺效果,对我们的嗓子具有保护作用,所以它可以说是“清咽润喉的护嗓穴。右手五指并拢,略屈,用虚掌拍击左胸,重复20~30次;换左手拍右胸,使两侧肺部都拍到。以右手拇指紧贴左胸外侧,其余四指紧贴腋下,作相对用力提拿;配合呼吸,吸气时用力提拿,呼气时慢慢放松。重复5~10次。换左手拿右侧胸肌,以酸胀为宜。另外,头面部穴位加用手法按摩,可使养肺护肺功效更佳。具体操作是将右手食指、中指放于两鼻孔处,点按鼻中隔与鼻翼之间,点按时稍用力,每次点按50~次。然后再点揉迎香穴到眼内角处,点揉时两手交叉,用两拇指侧摩擦上下鼻翼到有热感,往返30~50次。亦可用一手或双手上下来回摩擦按压颈背部2~5分钟,每日早晚一次,并重点摩擦按压大椎穴、肺俞穴等。再然后用手掌在颈背部轻拍~次。张*应邀到陕西卫视做“百姓健康”节目五、中医情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数是老年、慢性、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而老年病人部分存在文化水平低,知识缺乏,故平时应做好健康教育及预防。医护人员首先应根据病人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工作性质及病情,做好健康指导,鼓励病人树立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该病缠绵难愈,患者精神负担较重,指导患者自我排解方法,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治疗,应该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精神,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侧重祛邪为主,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化瘀,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平时偏于正虚,侧重以扶正为主,根据脏腑阴阳的不同,分别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或气阴兼调,或阴阳兼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祛邪与扶正只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辅为用。一、急性期(1)寒饮伏肺主症:咳嗽气急,甚则喘鸣有声,痰多易咯,色白清稀多泡沫,胸膈满闷,形寒背冷,喜热饮,咳多持续,时有轻重。舌苔淡白滑,脉细弦或沉弦。治法:温肺化痰,涤痰降逆。方药:小青龙汤加减。麻*(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半夏、五味子。加减:咳甚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鸣气促甚者可加地龙、僵蚕化痰解痉;气逆者,加代赭石降气;便秘者,加全栝蒌通腑涤痰。无表证者可予以苓甘五味姜辛汤。(2)痰浊壅肺主症:胸满,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带泡沫,气喘,劳则加重,怕风易汗脘腹痞胀,便溏,倦怠乏力。舌体淡胖,或紫暗,苔薄腻或浊腻;脉细滑。治法:化痰降逆平喘。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桔梗、蜜紫菀、蜜百部、陈皮、苦杏仁、浙贝母、炒瓜蒌子、法半夏、胆南星、酒*芩、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茯苓。加减:痰浊壅盛,胸满,气喘难平加葶苈子;脾胃虚弱加*参、*芪、白术等;痰浊夹瘀:唇甲紫暗,舌苔浊腻者,以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3)痰热阻肺主症:但热不寒,气急胀满,咳喘烦躁,痰*粘稠,不易咯出,面红,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质红,苔*腻,脉象浮数。治法:清热化痰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麻*(炙)、杏仁、石膏、甘草、苇茎、桃仁、薏苡仁、冬瓜仁。加减:内热较重,加*芩、栀子、芦根;咳嗽重,加前胡、桑白皮。大便秘结加大*、芒硝。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蛇胆川贝液等。中药注射剂: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4)阳虚水泛主症:面浮足肿,腹满尿少,心悸喘咳不得卧,咳清稀痰,形寒怕冷,气短动则甚,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数或结代。治法:益气温阳,健脾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炮去皮)、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加减:若水寒射肺而咳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阴盛阳衰而下利甚者,去白芍药之阴柔,加干姜以助温里散寒;水寒犯胃而呕者,加重生姜用量以和胃降逆,可加吴茱萸、半夏以助温胃止呕。(5)痰蒙神窍主症:咳逆喘满不得卧,痰鸣声响;意识朦胧,表情淡漠,或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严重者昏迷;或肢体震颤,抽搐。舌质暗红或紫绛,苔白腻或*腻;脉细滑数。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方药:涤痰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人参、菖蒲、胆南星。加减:痰热内盛者,加*芩、桑白皮、葶苈子、竺*、竹沥;热结大肠者,用凉膈散或增液承气汤;肝风内动,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热伤血络,加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等。中成药:清开灵胶囊、清开灵口服液等。中药注射剂:醒脑静注射液等。二、稳定期(1)肺脾气虚主症:咳嗽、或微喘,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等,自汗恶风、易发感冒。舌质淡或胖大,舌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弱。治法:健脾益肺。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芪、白术、人参、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甘平。加减:表虚自汗,加浮小麦、大枣、牡蛎;怕冷、畏风、易感冒,加附片;痰多,加前胡、杏仁。中成药:玉屏风颗粒、二陈丸、参苓白术丸等。(2)肺肾两虚主症:咳嗽、短气息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夜尿频数,自汗恶风、易发感冒。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用人参、*芪、茯苓、甘草、蛤蚧、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朴、陈皮等。加减:若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加桂枝、细辛温阳散寒。兼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知母养阴清热。如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补气纳肾,回阳固脱。中成药:六味地*丸、金匮肾气丸、蛤蚧定喘丸、固本咳喘片、冬虫夏草胶囊等。中药注射剂:参附、生脉、参麦等注射液。(3)肺络瘀阻主症:间断咳喘,胸闷气短,舌暗、或有瘀点、瘀斑,甚者可见唇面指甲青紫,脉细涩或结代。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方药:血府逐瘀汤。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桔梗载药上行,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加减:胸痛明显者可配伍香附、延胡索、郁金以等理气通络,活血定痛。瘀滞化热,暗伤气津见口干、舌燥者,加沙参、天花粉、生地、玄参、知母等清热养阴生津;食少、乏力、气短者,加*芪、*参、白术益气健脾。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血府逐瘀胶囊、血府逐瘀软胶囊等。专家小档案张*: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促进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养生保健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老年病、妇科病等疾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曾参加完成各级研究课题10余项,如“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药控制IgA肾病血尿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卫生部保健局课题——“基于名老中医(高干医疗)经验的老年病临证思路及用药特点研究”等。主编或参加编写医学著作10余部,如《常见疾病饮食调养》《伤寒论汤证论治》《金匮要略汤证论治》《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消渴病古今证治荟萃》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指导和培养了硕士研究生多名。刘若阳:医学硕士。医院呼吸内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呼吸介入微创组组长。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呼吸睡眠分会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第二十三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年作为四川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参与武汉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癌等疾病。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与大健康(ID:kxdjk)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