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赣江袁河汇鄱湖,临江清江和樟树
TUhjnbcbe - 2021/7/20 23:45:00

樟树镇,与景德镇、河口镇、吴城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历史文化名镇。地处江西中部,水运时代处于赣江与袁河的交汇处,现在处于京九线与浙赣线、赣粤高速与沪昆高速的交汇处,区位十分重要。

樟树地区的历史文化主要有四个看点:一是古樟树地区的自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的余处遗址;二是閤皂山;三是清江镇;四是临江镇。前两者另文论述,这里结合清江、临江讲讲樟树。

一、樟树地区的人文地理与经济基础

樟树是江西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位于赣中腹地。她成为江西历史文化名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处于赣江、袁河汇后后即将进入鄱阳湖的交通枢纽位置。赣江自南而北,流过吉安,再往下流,一出峡江,就进入古樟树地区,即今樟树市、新干县、新余市交界的三角地带。

1、樟树历来就是区位枢纽之地

江西是中原与岭南的过渡地区,也是中原进入福建的交通要道,古代交通依赖江河驿道,江西南北走向的水系主要是鄱阳湖-赣江水系,这是中国的南北大通道中的一段;江西“控南蛮而引瓯越”,还是浙江连接湖南云贵的区域,那么,江西东西走向的水系主要信江、袁河。樟树和临江正是赣江和袁河的交汇处,同时,樟树也是袁州古道的起点,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驿站官道也这里交汇,这样一来,樟树就成了江西古代的交通十字口,它就成了“四会要冲”、“八省通衢”,是“舟车孔道,四达之地。”

《清江县志》记载:樟树“镇背野面河,濒临赣江,扼袁赣二水四通之地,上达虔吉两广,下走洪瑞皖鄂,东通闽浙,西连湘川,舟车辐辏,商贾云集,八省通衢,贸易胜地。”就因为其水陆交通发达,轨迹四至,帆墙栉比,就造成了樟树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2、樟树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正因为樟树地处交通咽喉,故为*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南方有警,则馈响奔迫,羽书飞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戈庾廪之积”,驻兵囤粮之地,为兵家所必争。现新干县境内的赣江西岸还有战国粮仓4座。历代将帅用兵,无不夺取樟树,屯兵樟树,陆骑水师沿赣江而下,可逼南昌,入鄱湖,达长江,直指中原、吴越;溯赣江而上,可过梅关,达五岭,进入粤桂诸省;西去扬帆袁河,出老关,可走云贵川鄂。

秦始皇即位之初,于公元前年派尉屠睢率*征岭南,开辟了一条“通南越道”。汉时称五岭新道,唐称大庾岭道,宋称梅岭路,元称南安路,明称贡道。而樟树在这条古道上的重要地段,汉武帝平南海王反叛时,派简忌将兵击之,“以其*降,处之淦阳(今樟树)”。由此可见樟树自古以来即为交通咽喉、*事重地。

汉高帝五年“豫章统县十八,淦当其冲,县距郡近,声援相应,故都典重兵以制全郡中权。”豫章都尉的治所就在淦阳(樟树)。

三国东吴时,南部都尉亦治淦阳,东吴名将周瑜曾在樟树一带作过战。

南朝梁元帝名将*法氍(qú),江西崇仁人,坐镇淦阳,大败侯景,因护城有功而升交州刺史。

年(明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反叛,王阳明调集临江、袁州、赣州、瑞州、新淦、宁都、万安等府县各路兵马,齐集樟树,起兵直捣南昌,平息反叛。

太平天国时期,樟树和临江是东南几省重要的*事重镇。太平*为了夺取、保卫、声援、解围临江,先后投入了几十万的兵力,并以此为“据点”进行过5次大规模的战役。特别是年(清咸丰六年)二月,太平*石达开所部在樟树大败周凤山率领的清*。后来,石达开所部外有援兵难达,内无粮草兵源,弹尽粮绝,却仍然捕雀挖鼠充饥,孤*奋战,坚守临江城达两年之久。

、樟树历来是经济发达与商贸集散之地

樟树的经济地位和特色,可概括为“商埠、药都、酒乡、盐城”。

商埠:历史上樟树位置重要,经济繁荣,素有“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之称。明代宣德四年(),全国有个工商税收重镇,临江和樟树2个均列其中。由于樟树的区位和码头,其物流业十分发达,临清木帮声名远扬。

药都:樟树药业始于汉晋,三国时称“药摊”,唐朝辟为“药墟”,宋朝建成“药市”,明清时达到鼎盛,成为“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樟树药帮、京帮、川帮号称三大药帮。

首先,樟树是全国药材的集散地。樟树,或达京城,或至吴楚,或走湘桂,或通闽浙,为药材的集散、中转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两广的藿香、桂枝以及及舶来品豆蔻、郛香、西洋参之类的“南药”;*芪、甘草、生地之类的“北药”;湖南的雄*、朱砂;以及樟树本地出产的枳壳、枳实、陈皮、*栀子都在这里集散、转运和分销,南来北往、东临南达。樟树是全国药材的转运站、集散地,“药不到樟树不灵”,主要是说樟树优越的地理位置:“扼江广之汇”,“集三巴之异产,采百粤之珍丛”,药材到樟树才能配得齐。

其次,樟树是全国药材的种植基地、生产和加工中心。“药材好,药才好”,就是说,中药的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材的质量。樟树本地有几十万亩的中药材基地,而且,药材加工技术又是一流。“药不过樟树不灵”,在于特有的炮制方法,不论炒、浸、炮、炙,或是烘、晒、切、藏,无不出类拔萃,独树一帜。拥有好的药材、好的药工,就有了好的药业,从而使药都的称号更加响亮。

最后,樟树还承载着深厚药文化。樟树市郊有药业起点的閤皂山;市内还保留“三皇宫”的药业胜迹。

樟树市区“三皇宫”(图片源自网络)

三皇宫始建于宋代。年(宋宝佑六年),樟树药材商为纪念历代神医,于药墟附近建药师院,祭祀药王和求神治病。年(元皇庆元年)重修。明代中期再次改建,易名药师寺,其旁竖有“药墟”石碑。每年九月,在药墟开药市,迎接四方药商。清初,樟树药界人士成立“药王会”组织,把药师寺改名为药王庙,将药商聚会的时间由每年九月改为四月二十八日孙思邈圣诞,是为樟树医药界缅怀药王、交易药材的民间行会。道光年间(-),药王庙迁到文昌宫分守府衙前,并将明代药墟竖式石碑改为横式,左侧加记“大清道光年月日立石”字样,嵌在墙上。年(光绪十三年),樟树药材行铺集资公建“三皇宫”,作为药商的活动中心,药墟也一同迁移到三皇宫东侧,药墟碑迁嵌正殿与花园之间的过门上。年,三皇宫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酒乡:樟树是赣江、袁江流入鄱阳湖的过渡地带。这里地处赣江、袁河流入鄱阳湖之间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水系发达,雨量充沛,十分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的生产,多年前,古樟树地区就有先进的“犁耕农业”,发达的制陶和铸铜业,并有为交换的商品生产。正因为这里是稻米的生产地,酿酒业也就十分发达。樟树酿酒始于商周,宋代诗人陆游曾有诗赞道:"好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这里生产的“四特酒”,是江西名酒,据说,年周恩来总理在庐山品尝了这种酒后,赞誉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正因为这种酒具有“清、香、醇、纯”四个特点,因而就叫“四特酒”。

盐城:上个世纪70年代,在樟树发现大型盐矿。岩盐是樟树最具优势的矿物资源,目前已探明储量10.7亿吨,工业可开采量为98亿吨;矿床面积10平方公里,深度──米,矿层累计高度40─60米,最大厚度近11米;岩盐品位中,氯化纳含量一般为9.1%,最高达97.7%,水溶性杂质在1.5%以下,是一个规模大、质量好、有害成份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可供食用及工业用的岩盐矿。

二、樟树行*地位的历史沿革

在江西四大历史文化古镇里,樟树的历史脉落最难理清,特别是淦阳镇、樟树、清江、临江几个名称,分别指称的地理空间和行*单位(镇、县、*、路、府等),所以,要讲清樟树古镇的历史,就要讲清清江镇与临江镇这两个镇的历史沿革和相互关系。

1、清江镇

公元前年(秦始皇26年),立郡县,建九江郡,把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当时,樟树一带属九江郡新淦县。新淦县的县治,名叫“淦阳”,即今清江镇。为什么叫“淦阳”和“新淦”呢?都是因水得名。因为有淦水源出茂才乡,流经紫淦山,蜿蜒向西北,于樟树之南注入赣江。水以山名,县以水名,而县治在淦水之阳,故称淦阳。

新淦县城设在淦阳并非偶然,在赣江与袁河汇流处的赣江东岸,秦以前这里已是*治、经济、*事、文化中心地带。所以,郡县制下的新淦县,淦阳即为治城。历经秦、汉、三国(吴)、两晋、南北朝、隋共六朝,长达余年。直到年(隋开皇九年)置洪州总督府,改庐陵郡为吉州,省巴山郡,新淦县改隶吉州。县令李子乐以县城远离州治,将新淦县城才由淦阳迁往南市(今新干县县城金川镇)。

新淦县的治城由淦阳迁往南市后,淦阳改称为清江镇。因镇临袁河与赣江合流之后的江段,这里江水波流澄澈,古称清江。

年(东汉中平2年)在市境古吴平圩(今中洲乡门楼里)建汉平县治城(三国时改为吴平县),隶豫章郡,历经王朝年。

年(唐高宗武德5年),在栖梧山一带(今昌傅镇太平圩附近)建始平县,隶洪州都督府,历时2年。

自秦朝立郡县制到南唐升元二年以“清江”命名建县,在这年里,樟树“有其地无其名”,但在这1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有新淦、吴平、始平个县在此建立县城。

2、临江镇

临江镇在清江镇的不远处,原名“萧滩”,南朝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南巡曾来过这里。约年前后(南朝梁天鉴初)萧衍的侄子萧励封吴平侯袭封于此,因姓得名,叫“萧洲滩”。年(唐武德八年),置萧滩镇,当时属高安县。

自隋代以后,由于蒙河淤塞,以及赣江袁河二水交汇点逐渐向东北移近萧洲,蒙河边的吴平、始平县城相继衰落,萧洲滩则因濒临赣、袁、萧三水而日趋繁荣。

98年(五代南唐升元二年),将建城县(今高安县)的萧滩镇和修德、建安两乡划出,连同新淦县的崇学乡,建为清江县,县治在萧滩镇(今临江镇)。当时,清江镇地处新淦之崇学乡,因而划归清江县。清江镇与清江县名同而非县治,容易产生混淆。而清江镇历来俗呼“樟树”,至此,便更名为“樟树镇”。

这样算来,这块土地建县至今已有年了。县名为什么叫“清江”呢?由于赣江与袁河在萧滩镇上游合流,自萧滩(今临江镇)至淦阳(今樟树镇)一段,江水清澈澄碧,故县以水命名,称“清江县”。

同时,在北宋淳化以前,因赣、袁二水汇流于镇南,经北流城下,郡治适临,故名“临江”,就以“临江镇”代替“萧江滩”的旧名。又早在玄妙观前水滨,有状似龙的巨石,蜿蜒数丈,故“临江镇”又称“厂龙城”。《龟石春涛》:“鳌足虽云底柱坚,拍浮江上任翩跹。细看石背浑无这,恐有当年洪范篇。”

现在樟树市西南8公里的蒙河北岸有块“太平观碑”。它是南唐建“清江县“(今樟树市)时所立,也是建县以来现存唯一保存较好的千年古碑。青石质,通高4.07米,碑平面圆顶方足,高.75米,宽1.25米,厚0.1米。顶端雕刻披云纹装饰,两侧起凸棱道,额中开1圆孔,孔径0.10米。石龟为座,体形丰盈,造型庄重沉稳;刀法粗犷、简炼,碑铭为南唐礼部侍郎江文蔚创修太平观序,0余字。字大如卵,阴文,勒石甚精,书体端庄,笔力雄健,因历年风雨侵蚀,字迹湮灭,可见者无几。太平观碑是研究南唐时期碑碣造型、雕刻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此“太平观碑”为年江西省第一批“省级文保单位”。

因为临江镇是赣江和袁河的交汇处,位置重要,为进一步加强**控制,年(宋淳化三年),因江南西路转运使张鉴的奏请,筠州的清江、袁州的新喻、吉州的新淦共县建为“临江*”,这离98年建县仅54年,清江县就一跃而成为*,治所就设在临江镇。

到年(北宋治平三年),割新淦县的茂才乡、新喻县的思贤乡划归清江县,清江县由辖个乡增至5个乡,故谓“三县合璧”。这样,清江县境(今樟树市境)基本形成,至今没有大的变化。

年(元至元十四年),临江*改为临江路,治所临江镇,仍辖清江、新淦、新喻县。

年(明洪武二年),更名临江府,治所临江镇。

年(明嘉靖5年)又增辖峡江县,临江府共领4县至清朝末年。这种“一府辖四县”的局面被认为是临江的鼎盛时期。

年(明嘉靖41年)到年(清康熙21年)这年中,江西布*使司和江西省先后在临江设湖西分守道署(俗称“道台衙门”),辖临江、吉安、袁州府。

在宋、元、明、清,临江镇(萧滩镇)一直是临江*、临江路、临江府的郡城,共达年。

年,在樟树镇建立清江县,属南昌。年1月1日,改属宜春。

年10月清江县撤销,改设樟树市(县级)至今。

三、樟树的历史文化遗存

樟树历史厚重,四五千年前,是商周时期的方国都邑;两千年来,是县、府、*、路所在地,5年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保单位4处,待公布省保单位10处,有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古井、古碑刻、近现代重要史迹等文物点处,馆藏文物与标本达件,樟树是江西省的千年文化古县和文物大市。

1、樟树大码头

千百年来,在农业文明时期,樟树的交通位置和经济份量一直比下游的丰城市厉害。这两座城市都在赣江之滨,而丰城只有1个码头;而樟树竟然有大码头、二码头、三码头、四码头、五码头、六码头,共6个码头。

樟树大码头(图片源自网络)

就单说其中的“大码头”吧,东西宽27米,南北长75米,面积平方米,依岸建有石阶50级,分两层,上层21级,下层29级,上下层之间,铺砌宽米的平面用于间歇之地。在石阶上层第4、16级、下层第2、20级处,左右各建一座望津楼,各安装铁环个,各立石柱1根,铁环和石柱都是用来系船之用。整个布局合理,场面宽阔,气势宏伟,为赣江流域现存最大的码头。为什么樟树有6个码头呢?这里是赣江与袁河交汇处,樟树是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

2、临江大观楼

樟树下辖的临江镇,历史上也是一个厉害的角儿。自年(唐武德八年)建镇至今已有年了,在宋、元、明、清的余年间,临江镇(萧滩镇)曾为*、路、府署、道台所在地。鼎盛时期,临江府曾“一府辖四县”,即管辖清江、新余、新干、峡江四县。现在,古临江府衙门的城墙、门楼和院落还在,只不过是民*厅医院了。

古临江府衙门所在地,医院。(图片源自网络)

在这个当年的衙门“大观楼”里,明代“临江府”竖额原位于大观楼二楼,清丽劲健,系解缙所书。大院里还有饮马石槽,好几米长,那要停多少马,可以想象当年这个衙门的气派是多么宏大。

古临江府钟楼(图片来自网络)

大观楼旁边有一钟鼓楼。明代解缙来此,曾有诗赞钟楼:“风挟钟声过渡口,月移楼影到江心。”钟鼓楼楼高0米,内置铜钟一座重余斤。光绪年间,临江知府王绍海重新修复,并作《建复郡城钟楼碑记》。

、临江古街巷

临江镇今存府前街、县前街、民主街、鞭子街等四条街,万寿宫巷、介福巷和师姑巷等三条巷。

大观楼与清江中学之间,便是名噪一时的万寿宫巷,这儿保存着密集的清代建筑群。“清江户局”匾额依然可辨,旧址原为前后三进平房,年10月9日,清江县工农兵苏维埃*府于此成立。号宅院是古代私塾“吟香书屋”旧址。

吟香书屋刻有一副对联:“呤风弄月泸溪草,香暗影踈和清梅。”北宋诗人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有《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云月*昏”,表达了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反映了当年塾师饮读经书,屡考不中不得其志而开私塾的无奈和志向。曾有塾师人、学生50多人。民国期间,清江县长吴懋松曾在这里亲自给孩子们授课。

鞭子街(俗称边仔街),苏东坡在此讲学。先生好酒,有天路过此街,正好下雨砖石小巷地面湿滑,不小心摔了一跤,把教学的教鞭遗落此巷。后人就把此巷称为“鞭子巷”。苏东坡还在这里书写了《金刚经》。

览胜亭原址在临江镇第三酒厂办公室。据《名胜志》载:“临江萧滩石溪寺览胜亭,即唐卢肇观竞渡处。”卢肇是江西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在中状元后的第二年,受邀到揽胜亭观龙舟竞赛。席间,卢肇作诗一首:“扁舟鼓浪去如飞,鳞甲峥嵘各半要同。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善嘉桥边原有一座善灵寺,寺东有一条河,阻隔交通。善灵寺的和尚化缘筹款修了一座青石桥,为民积善嘉德,名为善嘉桥。善嘉桥旁有一村,村以桥得名,叫善嘉村,是明代民族英雄、东阁大学士杨廷麟故乡。

4、临江万寿宫

临江万寿宫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临江万寿宫深三进,九殿,现存面积平方米,砖木结构。门楼青石壁嶂,素雕花木、戏剧、翔禽浮雕图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门额屹立“万寿宫”石刻竖匾,宫门旁上联“波平泽目铁沈鄂渚锁魁蛟”,下联“德被生死金黑占方全阳苏涸鲋”。

许逊、许真君,虽然是江西南昌西山人,却因为治水功绩而成为江西人的福星。万寿宫因祭祀许逊而起,因朝廷对许逊的尊崇而兴,因江西移民的迁徙而盛。嘉庆元年碑文载:“旌阳许仙真君,盖江右忠孝神仙也,而实为江右福星,由省府以及各镇,莫不建立庙宇,崇祀圣像,所以专其诚敬,而乡人亦时借以叙桑梓之义焉。”

值得一说的是,这座万寿宫可是临江府的万寿宫,规格不低呀。

(图片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赣江袁河汇鄱湖,临江清江和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