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中药方剂作为祖国医学独具特色的药物应用形式,其名称规范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赋予每味中药一个唯一的标识,使中药名称统一,对于中药信息的交流共享利用都至关重要。虽然国家药典或各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都作了说明,但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在中医中药文献的编撰与发表中,依然会出现实际应付与中药物名称存在差异的情形,有必要规范学术文献中的中药名称,保证中医中药知识流的准确性。
以检索式SU=“生脉”ORTI=“生脉”ORKY=“生脉”ORAB=“生脉”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中年1月1日—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为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以excel文档下载保存。文献检索量篇,纳入文献篇,纳入组方数剂,味中药。以期以复杂网络的理论研究生脉方的配伍组方,寻找新型的生脉设计方案。以《中国药典版》,《中华本草:精选本》(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著,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年)进行中药名称标准化,如仙灵脾统一为淫羊藿;枸杞和枸杞子统一为枸杞子;生甘草和炙甘草统一为甘草等。通过次的替代与整合方才得到标准化命名的味中药。
现象图片来自网络
一、中药文献发表中中药名称的失范现象有:
1、中药名称滥用异体字、同音字、错别字。中药名称的异体字、同音字、错别字滥用情况较为突出,在部分中药处方用药名称中出现如白毛(茅)根、卜(蒲)*、半下(夏)、泽夕(泻)、枝(栀)子、连乔(翘)、豆叩(蔻)、石羔(膏)、牛夕(膝)、才胡(柴胡)、京介(荆芥)、石高(石膏)、末药(没药)等。
2、中药名称拆字、简化书写拆字、简化书写。常在文献出现如阴阳火(淫阳藿)、茯令(苓)、只十(枳实)、白凡(矾)、白眉(白薇)、鹅不食(鹅不食草)、豆支(豆豉)、全虫(全蝎)、寸干(射干)等。
3、中药名称使用地方名、别名、古名书写。由于中医经典古籍中使用地方名、别名、古名书书写中药名称,所以,许多老中医在开具中药处方时用药名称使用地方名、别名、古名书写,如西芎(藁本)、北芪(*芪)、当门子(麝香)、鸡肠风(巴戟天)、国老(甘草)等。在文献引用中也就据实引用
4、中药名称同名异药、同药异名。同名异药、同药异名存在于中药名称当中,中药同名异药是指同一种药名代表不同的中药,如香菜为胡荽和香薷的别名,破故纸为木蝴蝶和补骨脂与别名,草河车为拳参和重楼的别名。中药名称同药异名,如西红花别名为西花、番红花、藏红花,金银花别名为忍冬花、二宝花、二花、银花、金花、双花。
建议二、规范中药文献发表中的中药名称规范化的建议
1、*策层面上,制定《中医中药文献中药名称大典》。建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出版管理司(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以及数字出版司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文献部成立由中医中药学,出版学,文献学,信息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组成的中药名称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中医中药文献中药名称大典》,规范学术论著出版发行及专利文件撰写中的中药名称,实现中医中药学术交流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2、管理层面上,明确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司室向所登记注册的出版发行机构下发文件,对中医中药专业学术论著进行规范。各机构对相关作者发文要求,并落实于撰稿审稿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向社会公开发文,并落实于专利文件的形式审查中;对于相关专业的学术论著向社会建立异议机制,不断勘误出版发行中的错误,保证中药名称标准化的顺利实施。通过异议,也能够反馈修正《中医中药文献中药名称大典》。
3、技术层面上,建议招标建设中药名称标准数据库。中药名称的规范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规范方法、正异名的确立经常随着对数据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变换,中药名称的正异名不确定性造成中药名称的规范化工作难度增加。因此建议上述行*管理机构招标建设中药名称标准数据库
中药名称标准数据库有两大模块组成:第一,正异名标准模块,建立正异名标准表;以树状结构表达正名,以保证自动查重功能的实现。第二,正异名转换模块,利用标准表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异名转换成正名,同时将标准表中没收入的给与标识,从而不断完善标准表;设定数据输入格式,显示编辑功能,实现对输入数据的转换修改。
4、实践层面上,可确定在江苏省试点。以国家机构相应的省级管理机构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同江苏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标准化委员会和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管理实施。
(作者:农工*中国药科大学支部顾东蕾等,全国*协采用)END
觉得好看,请您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