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热在三伏,最近的高温天气,着实让人开始吃不消了,自古以来,三伏天都是人们头疼的时候,暑热难耐,一出门就跟水洗的似的,大汗淋漓,浑身黏腻腻,其实伏天最可怕的并非暑热,在这个长达40天的伏天里,这些悄摸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常识,一定得知道。
常识一:养阳首先要顺天而行
所谓顺天者存,这是自然规律,养生也是一样,《*帝内经》中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古人给我们写明明白白,首先就是别睡懒觉,别熬夜。夏季很多人喜欢熬夜,但三伏天熬夜最伤气血,这个时期我们的阳气和气血都是外散的,出汗又多,这些都会消耗我们的气血和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要靠睡觉补充的,相当于晚上得给手机充电,白天手机才能正常工作一样。
如果消耗大于补充,那人就会觉得疲惫无力,懒床的7点到10点正是阳气升发的时间,睡懒觉会阻碍阳气的升发,加上晚上熬夜伤阴,最后就出现了阴阳不平衡,人就会觉得很累,缓不过来。我们可以在晚上十一点左右睡,早晨六七点左右起床,是最好的。
其次,不要总宅在家里,伏天阳气都在外面,只有走出门才能补充自然界充足的阳气,怕热的朋友可以躲开正午时候出门,早上和下午都是不错的,阳光充足,又不会暴晒,出门晒晒太阳,晒晒背,都能排湿寒,补阳气。
常识二:三伏要防湿气侵袭
三伏是个排寒排湿的好时机,而今年正是暑湿很旺的辛丑年,很多朋友都觉得最近没怎么吃但是肉长了不少,或者是经常动不动就拉肚子,油光满面的,洗完脸没俩小时又一层油,这就是体内湿气重,受到了湿气影响的缘故。
一般初伏时常会下雨,雨后骤冷,身体就容易受到寒湿的侵袭,身体沉重容易水肿,等到了后面中伏时,这股子湿就会转为湿热,但无论是湿寒还是湿热,都得把湿好好祛除,健脾祛湿。
除了冷饮和寒性的瓜果外,还有一个经常进湿气寒气的部位,就是我们的双脚。所谓寒从脚底生嘛,湿也是一样,清冷寒湿的地气,会损伤我们的人体,这股湿寒会从脚底往上,到腿部、臀部、脾胃等等,夏季天热有很多人穿着拖鞋淌水、穿着凉鞋蹦迪,刚洗完湿漉漉的脚丫子就往空调房冲,对于本就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朋友来说,每天穿着拖鞋凉鞋在空调房,真的是给寒湿提供了绝佳的入体机会。
像是久坐空调房或是阳气不足的,可以时常拍打我们身体的几个窝窝处,也就是拍打八虚。
这八虚之处分别是身体两侧的腋窝、腘窝、胳膊肘内侧、大腿根内侧。此八处均为人体最大的关节阴面,这些地方犹如河道的转弯之处,极易堆积、沉淀杂物。若不及时清理,必将给河道带来隐患,人体亦然。当体内气血流通不畅就会带来瘀堵,这就是通则,痛则不通的根本原因。
肘窝的拍打方法: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横纹正中,用右手大拇指点住它定位,找到后,可用右手的四指并拢轻轻拍打。每次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轻到重。一般心肺有热的人,拍打后就可看到肘窝局部发红,甚至能拍出痧来。
腋窝拍打方法: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和肩膀同宽,用右手手掌拍打左侧的腋窝,拍打81下,拍打时速度不用太快,力度也不用太大,最好在早上进行拍打,这样拍打腋窝可以降心火,两边腋窝都要拍。
腘窝的拍打方法: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委中,经常刺激拍打,有很好的排*排浊作用,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大腿根内侧(腹股沟):大腿的内侧,是肝经循行路线。每天揉大腿内侧,就是在按摩肝经。拍打腹股沟,站着或者躺着都可以,用双手手掌或者手握空拳拍打,腹股沟是一个很受力的地方,拍稍微重一些没有关系,但要控制好力度,也不要过重。
这八个部位如果觉得用手拍打不好着力或是手疼,可以借助工具。很多时候,够不到或是想要力度更强一些,建议用拍打板,会感到拍打的地方很快发热。
这款全硅胶的拍打板,也是我的自用款,板面上凸出的小颗粒,能够更好地刺激皮肤,轻便好控制,力度大小随自己掌控。
硅胶材质,°可弯折,也不用担心拍着拍着断了,手柄处还有刺激穴位的凸起,遇到重要部位时,可以用它刺激部位,效果更好。
这八个地方经常拍打,可以把体内的湿气寒气大部分都给拍打出,出痧也不要担心,正是体内湿气重,排出来的表现,出痧后可以停两天,等痧消下去了再继续拍打。这是三伏天排湿气的简单有效方法。
拍完完八虚,在晚上睡前还可以泡个脚,帮助排出从脚底进去的湿寒气。泡脚对身体健康有不少好处,激活脚底经络,祛湿气,在正常状态下,泡脚水的温度不应该过低,时间不要太长,15分钟为宜,适当可以添加一些祛湿的草本。
国医罗大伦老师曾在《舌诊》中推荐了一个泡脚的方子,温胆汤。朋友们可以按照这个材料和配比去搭配,茯苓30克,半夏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陈皮9克,竹茹6克。
脚底的经络丰富,对这些草本的吸收更充分,效果也更好,它的一些原理也分享在下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泡脚方法,就是把上面的原料配齐,大火煮开之后,小火再煮半小时,过滤出渣滓只要汤汁,把这个汤汁倒进泡脚桶里,就可以泡脚了。体内痰湿重的,就早晚各一次,轻的晚上睡前泡一次即可,水温控制在45℃左右,泡脚时间15分钟左右即可。
可以把上面这些原料都装进那种无纺布的袋子里,也省去了清理的麻烦,当然如果再省事儿一点,就直接买现成的温胆汤足浴粉,配比的步骤也省去了,适合我们这种整天忙忙碌碌的上班族。
商城的这款温胆汤足浴粉,用的也是上述6种原料,挺方便的,偶尔太晚回家,懒得煮就直接把足浴粉丢进泡脚桶里,泡完一丢也省事。
常识三:三伏要防寒邪入侵
三伏很热,但空调和冷饮很寒,盛夏我们的阳气和气血都浮于体表,毛孔也处于张开的状态,这时候一味吹空调、吃冷饮,那么寒邪就直接长驱直入,进入到我们的脾胃身体中了。
很多人觉得外面温度高,自己吃点凉,吹吹空调没问题,千万别小看夏天的寒邪,像是本就虚弱的老人和小孩子,这时候防寒比防暑还重要。冬病夏治讲的就是利用夏季祛除冬季的各种不舒服,但夏季贪凉导致寒邪入体,也就成了新的冬病,这种循环是恶性的,要尽量避免它。
夏季的寒一般都是内寒,想改善的话也得从内调理。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最简单的方法,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了,无论是夏季防寒,还是脾胃虚弱,姜都是温阳的好东西。
姜性温热,味道辛辣,入的也是脾胃经,能够温中驱寒,发汗解表,如果在早上7~9点,吃上两片姜,能更好地激发脾胃阳气,晚上不建议吃姜,晚上是收敛的时间,吃太多反而动了阳气。
我一位朋友之前就是经常拉肚子,经过老师的调理,每天早上吃上两片姜,别的也没怎么注意,过了一段时间,拉肚子的情况就得到了改善,如今他已经认识到吃姜的好处,没事就嚼两片红糖姜片,甜甜的,有点辣,和小零食一样。
红糖姜片的制作方法也分享给大家,家里孩子总是贪凉吃冷饮的,吹空调的,可以给孩子吃点这个,可以温暖脾胃,护住阳气不被这股子邪寒给破了。
材料:生姜克、红糖克。
做法:生姜清洗干净后切成细丝。无油干净的炒锅中倒入红糖和少许清水,将红糖溶解。倒入姜丝,中火炒到糖浆冒出大泡,转成小火翻炒。当看到锅边出现一些糖霜,姜丝粘在一起时关火。继续不停地炒制,姜丝慢慢变干,上面裹满糖霜时就可以了,分装在小袋子里密封,随身携带,方便又健康。
这个甜丝丝的姜片特别适合不爱吃姜但体内湿寒重,伤了脾胃的朋友,姜味没有那么大,被红糖包裹了,入口首先尝到的是红糖的甜,等到红糖慢慢化了,姜味才出来,可以含着吃,也可以嚼着吃,这股姜的微辣与甜,顺着喉咙进入到脾胃,暖暖的特别舒服。
如果懒得自己做,也可以试试商城的这款,有红糖和白糖两种口味,用的是铜陵白姜,姜味很足,薄厚均匀的姜片,口感更好,炒糖和姜的都是几十年手艺的老师傅,火候精准,红糖用的是云南苗族的,味道地道,扶正祛邪,固本培元。
每一小包都是真空包装,干净卫生,出门时候带着也方便,每天一包吃着也不浪费。
其实无论怎么吃,吃药把姜吃下去,目的就达到了,像是姜茶、姜糖水等等都可以,但要注意的是,体热阴虚的人,少吃姜。
内防寒吃姜,外防寒可以贴贴三伏贴,虽然比起女生而言,男性的阳气更旺,但受到空调、冷饮、熬夜、过劳等各种因素影响,脾肾阳虚的男性也越来越多了,出现虚胖汗多、腰酸背痛、腰腹赘肉、疲软乏力等表现。
今年的三伏满满40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进行调理。如久咳、哮喘、慢支、鼻炎、慢咽、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还有一些关节病痛、风湿等。
这些冬天的易发病,大都与阳气不足、寒邪侵犯有关,所以在阳气旺盛的三伏时期进行治疗调养,借助天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医院去做三伏贴、三伏灸等治疗。
寒性体质的日常调养,如阳虚、气虚、血瘀、气郁(怕冷)、痰湿(怕冷)的人可以借此时做艾灸,排除身体里的寒气。
每天可选择1~2个穴位用艾条悬灸(就是点着艾条,靠近穴位),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
但现代人实在太忙、太懒了,推荐用三伏贴,简单方便,对体寒、阳虚、气虚、痰湿的人是最好的!
同样可以用艾灸的配穴,建议入伏、中伏、末伏,每天上午贴4~6小时,连用3天,休息一周,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坚持整个伏天。
医院都会有贴三伏贴的服务,有空的话记得三伏的日子,提前预约贴敷就好。功效配方都大同小异,基本都会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生姜。
我医院贴伏贴的朋友定制了三伏穴位贴,根据传统古方伏贴配伍做了优化,特别加了一味补气的*芪,扶正补气的圣品,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正气。
要提醒的一点是,三伏灸或者贴伏贴之后,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顺应天时养生,祛湿防寒,用这3个小方法,安稳度过这个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