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漩文学
写商都人商都事,研究商都的方言土语,为商都的前进贡献力量!水漩文学欢您,您的入驻,草根致以十二分的感谢!
写之前,先讲一个小故事。说在商都某个小山村有一个小后生,因缘际会去了大同几年。这一年夏天回家,天擦黑到村口。小后生自以为见过了世面,看到村口荞麦地里有个老汉在劳动,便想腾擞腾擞,于是大声喊道:“老头儿老头儿,红杆儿绿叶儿,这是什么东西儿?”这个老汉不是别人,正是小后生的大。老汉抬头一看,见是自己的儿子回来了,一听那阴阳怪气的侉子调,气不打一处来,拿起镰刀就往过走,边走边说“捏个圪泡,走了两天就忘本了,看爷不劈死你!”小后生也认出了他大,知道自己装大了,吓得扭头就跑,边跑边喊:“救命呀救命,荞麦地杀人了,荞麦地杀人了——”这回是纯正的商都话,没有半点侉子味儿。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每当想起那句“荞麦地杀人了”,我就要失笑一回。方言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对于跨地域的人们交流来说,确有诸多不便,但因此就看轻自己的“母语”,那就有点妄自菲薄了。以晋语为根的商都话,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也是显赫的官话之一,五霸中的秦晋及其后秦赵魏韩,其语言绝对是当时引以为傲的交际语。晋语流传至今,虽有变迁,但语言中自有一股风流在。就拿“失笑”一词来说,今日商都,谁个不知?但也许不知道的是,这个词也有悠久的历史,其溯源可到春秋,到魏晋时期已进入文言语录中。到了明清,这一词语可能由于话本小说的传播,而大规模进入口语至今。
失笑的失,是情不自禁、控制不住、忍不住的意思。这个语意在春秋三传之一《穀梁传》中,已经出现。在《襄公二十五年》一节中,有言“庄公失言,淫于崔氏”,这个失字,就是控制不住情不自禁的意思。庄公失言,是说情不自禁地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什么话呢?淫于崔氏,崔氏是当时权臣崔杼的小老婆,齐庄公和崔杼的小老婆通奸而失言,至于什么话,大家脑补。后“崔杼弑君”,杀了齐庄公光。
失与笑组词成失笑,大约在三国魏晋时期。西晋人张勃著《吴录》一书中有“每读步骘表,辄失笑”句。失笑,在这里完全成为文言官话。步骘为三国东吴人,此句是张勃转术吕范、诸葛恪所言。步骘是东吴的主降派,其上表吴主主降理由之一是“北多作布囊欲以盛沙塞大江”,意思是说(曹操的*队)拿沙袋就可以堵塞长江(意思是指人家多势众惹不起,投降吧),但该话在吕范和诸葛恪看来,太可笑,并以此为笑料。这里的失笑,还有文绉绉味儿,是文人间的讥讽与取笑之言。
时间到了北宋,失笑一词在大文豪苏轼的笔下,才真正爆发出其忍俊不禁的可爱样子。苏轼有一好友(其从表兄)叫文与可,是北宋著名的画家,擅画竹,二人常有诗文往来。苏轼曾写了一首七律《筼筜谷》,“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此诗寄给文与可时,文与可正吃饭,可能读到后两句,竟“失笑喷饭满案”。此事苏轼记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以此怀念故友。成语“成竹在胸”即由苏轼此诗化来。失笑在这里完全是一种发乎情而不自禁的行为,想想那一口饭喷出来的情景,读者免不了也要失笑一回。
到了明清,失笑已经是口语的常用语了。百度一搜,明清著作中,含“失笑”之语的,有百条之多,可见其普及程度。尤其是,失笑居然进入了济世救人的医家眼睛里,还创造出“失笑丸”一方。在《兰室秘藏》中,就存有其方,主治脾虚气滞,寒热错杂,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在今天的中医中,该方仍在用,而且还发展出了“失笑散”。据说该散服用,郁淤全消,倒是治疗抑郁症的好药(且失笑一回)。需要说明的,《兰室秘藏》是金元时期的著作,但失笑丸我疑是明清后人用的别名,但因为别名太“大众”,遂反客为主,取代了原名“枳实消痞丸”。只是,这原名现在倒成了别名了。
考证了失笑的前世,对其今生,我们再不能以“土”名之。失笑就是走到民间的公主,不过是不端架子罢了,但内里那优雅和风蕴是抹不掉的。
作者简介
赵林,网名草根无芽,商都八股地人,年生人,*队退役干部,喜欢写点什么,在*内外报刊杂志曾发了点东西,数量不曾统计,09年出版杂文集《笔之断想》一部,不过是自费。现居商都。我的口号是:我写我快乐,且写且疯狂。大家别笑!
编辑/李宁
审核/钱宏
原标题:《“失笑”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