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是一种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食量减少为临床特征的小儿时期常见病证。
本病多发于1~6岁儿童,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暑湿当令,发病率较高。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神经性厌食”。非指其他急、慢性疾病出现的食欲不振症状。
分证论治
1、脾失健运
证候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厚朴、藿香、半夏、苍术、陈皮、山楂、鸡内金等。
加减
暑湿困阻:加荷叶、佩兰、扁豆花消暑化湿;
嗳气泛恶:加竹茹、苏梗和胃降逆;
大便偏干:加枳实、莱菔子导滞通便;
大便偏稀:加山药、薏苡仁健脾祛湿。
2、脾胃气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方药异功散加减。《小儿要证直诀》*参、白术、茯苓、陈皮、佩兰、砂仁、神曲、鸡内金等。
加减
苔腻便稀:去白术,加苍术、薏苡仁燥湿健脾;
大便溏薄:加炮姜、肉豆蔻温运脾阳;
饮食不化:加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助运;
汗多易感:加*芪、防风益气固表;
情志抑郁:加柴胡、佛手解郁疏肝
3、脾胃阴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验方》沙参、麦冬、玉竹、石斛、乌梅、白芍、甘草、焦山楂、炒麦芽等。
加减
口渴烦躁:加天花粉、芦根、胡*连清热生津除烦;
大便干结:加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夜寐不宁,手足心热:加丹皮、莲子心、酸枣仁清热宁心安神;
食少不化:加谷芽、神曲生发胃气;兼脾气虚弱加山药、太子参补益气阴;
兼脾气虚:加山药、太子参补益气阴。
富含锌的食物
肝脏、贝壳类鱼、牡蛎、瘦肉、罐装鱼、硬奶酪、粗营养食物、坚果、蛋和豆类。
在根菜、叶(茎)菜及果菜等几大类蔬菜作物中,叶(茎)类蔬菜体内的锌含量最高,像小白菜、大白菜、甘蓝、红菜薹、花椰菜、菠菜等,都是富锌蔬菜。叶(茎)类蔬菜的叶片比茎秆含锌量高。水果中苹果的含锌量为最高。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饮食规律有度,按顺序添加辅食,勿恣意进食。
2.出现食欲不振症状时,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病后胃气刚刚恢复者,要逐渐增加饮食,切勿暴饮暴食而致脾胃复伤。
3.注意精神调护,培养良好的性格,教育孩子要循循善诱,变换生活环境要逐步适应,切勿训斥打骂,防止惊恐恼怒损伤。
(二)、护理
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不偏食,不挑食,不强迫进食,饮食定时适量,荤素搭配,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物,鼓励多食蔬菜及粗粮。
2.注意生活起居,饭菜多样化,讲究色、香、味以促进食欲,加强精神调护,保持良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