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回晴雯生病,出场了一个小人物胡庸医。这个被贾家老嬷嬷称为“穷小子”的庸医,出场就给晴雯开了一副虎狼药,贾宝玉看到后连说该死,换了常用的王太医修改了药方才给晴雯用了药。难道胡庸医的医道尚不如贾宝玉?原本以为从此销声匿迹,不想尤二姐怀孕,这个胡庸医再次出场,颠倒黑白,非说尤二姐不是孕,一副药下去,将尤二姐孩子打掉,这令人很诧异,胡庸医这么烂,医院?原文当然不可能有线索,通过细节描写,我们可以大致推测一二。
那大夫方诊了一回脉,起身到外间,向嬷嬷们说道:小姐的症是外感内滞,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风寒也不大,不过是血气原弱,偶然沾带了些,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
胡大夫出场,开始还算不错,从对晴雯诊脉可以看出,胡大夫并非什么滥竽充数之辈,医院也是凭本事,他对晴雯的分析完全正确。无论风寒病因,还是对晴雯平日身体的判断都正确无误。证明他并非没本事之人。晴雯小病,胡大夫开出了药方,也是对症下药,唯一欠缺的应该是缺少贵族行医经验,从他判断晴雯是小姐能看出来,他第一次出诊贾家这样富贵人家。变医院菜鸟。否则也不会让他来给一个丫头看病。
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治,如何使得!凭她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
胡大夫的药方完全没问题,对晴雯的病也对症,就算吃下去也没问题。可问题出在贾家和贾宝玉这里。贾家的规矩是晴雯这种伤风感冒以调养为主,先不吃药,狠饿两顿,争取自己发散出去。不好了才请大夫。晴雯开始就是按规矩挺着,挺不过才请大夫,胡大夫说晴雯“素日饮食有限”,判断极准。
可胡大夫不知道贾宝玉素来对丫头们看中,觉得女孩子千娇百媚,不比男孩子,要精心呵护,觉得胡大夫的药方下药太重了。贾家经常走动的王太医熟知贾家规矩和贾宝玉脾气,来贾家看病都是按习惯下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吃不起人绝不冒进。不会如胡庸医新人冒失,按病下药。贾宝玉自以为减轻用药对晴雯有好处,女孩子就应该如此医治,殊不知晴雯此病太重,药减轻了,纯靠身体挺过去,病虽好了,却也伤及根本。晴雯最后死,与此次生病有莫大关系。
胡大夫原本医术不错,却成了庸医。而真正应该负责的其实反倒是那个被贾宝玉信任的王太医!
胡庸医再次出场就不一样了。医院浸淫了一段时间,医院老油条。通过作者前期努力营造他庸医的形象,他判断尤二姐是瘀血不是怀孕顺理成章,谁也不会怀疑。可问题是尤二姐孩子一掉,胡庸医就消失无踪,证明他给尤二姐诊病非常有问题。
王熙凤深恨尤二姐,害怕尤二姐怀孕生子,自然早做防范。胡大夫之前给晴雯诊脉说得头头是道,就算药重了,病却没看错。医生诊喜脉是最必要的技能。因为稍有差池就会伤害人命,给自己惹来麻烦。所以古时候大夫对怀孕的诊治一定放在医术学习首尾。胡庸医既然医院,是给皇宫里的贵人和达官显贵看病的地方,没有真本事,不但进不去,也不敢进去。可不是齐宣王的乐队,医院行不通。所以胡庸医绝不可能判断不出尤二姐的喜脉。
作者通过营造胡大夫庸医形象,主要为了掩盖王熙凤买通胡庸医下手害尤二姐和腹中胎儿的事实,毕竟这种事太阴损,曹雪芹先“假语存”,再“真事隐”,将责任归咎为医疗事故。这样也是保全了王熙凤,不令王熙凤形象太难看。
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王熙凤害人害己,最终被贾琏休妻,不会有任何人替她说情,哪怕贾母也不会饶她。胡太医最后一定会归案,成了压垮王熙凤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