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自入仲冬以来,寒冷的气候难免使我们产生些阴郁之情,毕竟大家同为自然生物,都有着喜暖喜光的天性,且仲冬之月,尤其是大雪以后,这天地之间又往往阴气盛行而阳气藏匿,也不是说阳气不给力,而只是它也无奈顺应了自然的变化便藏了起来。
虽说藏,但毕竟如果你夏秋两季多有保养身体阳气的好习惯,那么阳气自然也会在身体中给你留一点御寒的储备。
可如果你夏秋胡吃海喝,多饮生冷,暴食生鲜,那么这阳气为了藏好自己,自然是不会给你留太多的储备的。再者,即便没有胡吃海喝,可在人体体质不一、遭遇不同的情况下,这寒邪还是会找上门来。
所以既然你夏秋忘记了如何保养,那么不妨再重新好好研究下如何在冬季给自己的身体找回点场子,当然如果你觉得麻烦,也可以先看看这三个应在冬季坚持的好习惯。
第一个好习惯:给自己一点冥想时间
在冬季,如果你白天常感无神、烦躁或是出现了其他不好的精神状态,那么你不妨在睡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来好好冥想,真正的冥想其实不需要瑜伽垫,只需你静静靠在床上,闭上眼,停止往昔脑袋里那些胡思乱想的惯性,然后拒绝掉手机屏幕里的那些纷繁复杂,安心静个五分钟就可以了。
但说起冥想,你又会想起什么?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人家禅坐在大树底下思考的画面?还是一个打坐在地并摆着手势的高人?其实真正的冥想并没有那么玄幻,一般来说冥想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意义上的“发呆”,但课堂上发呆我们会忘掉知识点,工作中发呆我们会丧失节奏感,因此这样想来似乎类似于“发呆”的冥想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在年10月,国家卫计委就已首度推出了“”(即谐音我要爱我)健康生活理念,这份理念书中便明确倡议人们要每天给自己大约5分钟发呆时间,而倡议一经发表,发呆一词也因此被推上了热搜。
据考证,人在心无杂念、放空一切的状态下,大脑中的脑电波会得到相应的加强,进而使平日负荷的大脑得以休息,而当冥想结束以后,平日里那些注意力涣散、情绪失控、强烈的压力感及焦虑的问题都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一个习惯冥想的人曾这样形容过冥想:“当我从冥想中走出来的时候,我白天的焦虑感及压力慢慢地减轻了许多,这时想起白天的自己,就像一辆高速行驶但玻璃却脏的一塌糊涂的汽车,所以当每次冥想结束,我都感觉我的速度会变得更有节奏,而且‘车’上的玻璃也会变得分外干净。”
关于冥想,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也曾这样形容过冥想,他说:“逍遥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即冥想之时他便感自己状态漂浮于天地之间,故而心情状态也都变得极为舒缓,所以如果你在冬季常有焦虑、困倦、难眠的问题,那么不妨在睡前五分钟把自己放空下来,像这样安静地冥想五分钟,说不定这一晚醒来,整个冬天的清晨在你眼里便会变得不一样了。
第二个好习惯:早餐不忘来杯暖
民谚曾说:“早吃寒凉不吃暖,犹如胃里填砒霜。”这冬季本就为阳气蛰伏之日,而人体阳气又都聚集于脾,故中医就因此将脾与阳结合并称之为“脾阳”,但现在很多小年轻可能看的日剧、美剧比较多,对于国外的生活也因此有了向往,每每看到欧美人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冰箱拿水喝,而且早餐之时也多有冰咖、冰饮佐餐而食,由是便激发出了对冰食冰饮的“向往之情”
但殊不知,早晨吃冰不仅为中医养生所诟病,就连现代医学也对晨起喝凉抱有批评态度,一来早晨饮冰,容易造成胃部血管剧烈收缩,使肠胃出现一种几近病态的蠕动反应,继而诱发腹痛、腹泻的情况,当然这还是在夏季炎热的状态下所造成的不良结果,像现如今已仲冬寒月,若此时饮冰无节,这脾阳活力和肠胃健康都会大受打击。
所以冬季早晨就得来暖的,而喝什么,其实先辈们早就为我们总结出了很多对应冬季的饮品,其中最养人的便是豆浆,最暖胃的自是小米粥,最养颜的自是热乳汤。
中医认为,豆浆可解百毒,而人在早晨苏醒身体又往往多积寒毒,彼时口苦口臭、鼻塞头晕基本皆由寒毒所至,因此早晨若能来上一杯热腾腾的豆浆,便能先以热气化开寒气,再后又能以豆浆解掉身中积毒,由此一想,难怪古人会称豆浆为:“璞玉汤”
第三个好习惯:冬季脚寒泡个脚
中医认为,足部汇集三阳经脉,其中这足阳明可联动胃部经络,足太阴则可牵动脾阳运化,足太阳又与膀胱关系密切,足少阳可缓头部血脉,足少阴可活肾肺功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脚是暖是寒对我们可谓太过重要了。
而脚寒者无非两种情况,第一种手脚俱寒而且触之干硬,这主要是冬季寒燥二邪所致,有此症者往往身形瘦削,脸色苍白,所以中医应付这类症状时便会刻意叮嘱,这冬季饮食应先滋阴而后补阳,通常要用羊汤先固其身本,而后再让来人每日煎服枸杞子,并且每天还要用火燎过的枸杞皮来泡脚。
至于第二种,则是手暖而脚寒,但这脚虽寒凉却会向外渗着腥臭的汗液,这主要是由冬季的寒湿二邪所引起的,一般有这种情况的人,身形体态要么适中,要么便有肥胖丰满之状,其脸色往往在冬季红润,且平日上班或者活动时都无有异常,但只要一回到家坐卧稍久,这脚便会顿觉寒冷,且脚汗也会密密渗出。
而中医在应对这类情况时便会先以茯苓去其湿,再用陈皮温阳气,接着待来者状态稍足,则将北宋陈言所研究出的温胆汤方开出,汤方一入手,便会细细告诫来者需口服十日左右,但往往不消五日,这来人便会吐出痰气几许,接着这寒湿症候便会淡然散去。
但如今时过境迁,人往往又变得忌苦喜甜了起来,所以这温胆汤便从口服化作了脚汤,但即便不用口服其效果却依然拔萃,而泡过温胆汤的人都会感到体内有种气沉缓降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温胆汤内的半夏、枳实、竹茹三味应肺、胆、胃三处气的药材所用之功,加之茯苓、甘草、陈皮又能对应祛湿、补中、温阳,所以只要泡上一段时间,人体便能自如抵抗并适应起冬季所带来的寒、湿、燥这三邪了。
另外用汤方泡脚,切记水温要控制在40°~45°左右,且时间也最好安排十五分钟以内,这样不用“过犹不及”便可让药效从足底温暖身形,在避免打针吃药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脾胃的效果,所以很推荐大家去中药材店去开一副温胆汤方来暖暖身子,当然如果嫌麻烦,也可以用商城里的这款,同样的效果,而且药材也多是出自产地的上上之品,只消打开包装,便能闻到扑鼻的药香,夜间用水一煎,再泡入桶中,这一晚寒邪也终于算是跟你的脚说了再见。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适合冬季补气血的组合:黄酒+黑芝麻!
黄酒是最好的养生酒,白酒太烈,度数太高太过辛温,容易伤胃伤阴血;啤酒阴寒之性太重,伤脾胃;葡萄酒虽然酒精度数不高,但不是粮食酿造,补养气血的作用较黄酒还是要差一些。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黄酒有「行药势,杀百邪毒气、通血脉、厚肠胃、养脾气」,用黄酒搭配补气血的药,既可以防止上火,又可以把气血快速带到它该去的地方。
黄酒就是进补前的开路先锋,也是药引子,能够把全身的经络打通,它通行全身,四肢百骸、血脉经络无所不及,它能够快速把药效带到该去的地方,并且能够增强药性,使药性更有效地发挥。
况且冬天喝酒还有助于阳气生长!
遵生八笺记载:每清晨吃葱头酒一二杯,令血气通畅。
每天早晨,温热25毫升左右,小口慢饮。喝完你会觉得周身温暖、充满力量,绝对不会出现早晨昏昏沉沉、无精打采、周身乏力的情况。
女生要是平时脾胃虚寒、容易腹泻、寒湿重、体寒宫寒、来大姨妈时肚子冷痛,最好在黄酒加红糖10克、两片醋泡姜,暖宫活血的作用更强,可以温经通络,让胞宫温暖、气血畅通起来!
心情不好、睡眠不好喝也很爽,心情不好的时候喝,就等同于吃逍遥丸,喝完肝气舒畅,肝火就少了,自然睡觉也就安稳了。
如果你平时进补容易上火,那你可以早上先喝点黄酒,再吃黑芝麻,这样脾胃的运化能力强,气血经络也通了,气血才补得进去。
补气血首选当然是黑芝麻了。黑芝麻含有糖类、维生素、铁、铬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等,是滋补佳品。
那么,为何要如此麻烦地反复九遍蒸和晒呢?首先,是为了使芝麻易于吸收。
我们平时吃芝麻,通常是炒一炒就吃了,其实此时的芝麻仍接近于生芝麻,因油腻而难以消化。从肠胃中走过一遭,人体未得其福,反受其害。经过九蒸,芝麻里的营养成分能够彻底分解,油腻性大为降低,更利于人体吸收。
食材:黑芝麻克,蜂蜜45克
制作工艺:
每次将5斤饱满的黑芝麻,用水洗净,放在笼筐上蒸熟,晒干,再蒸一遍,再晒干,这样重复蒸晒九遍后,芝麻皮自然脱落,去掉,将剩下的芝麻仁炒香,将芝麻处理成微粉。再用白蜜调和,做成约10克的蜜球。
每天两丸,早晚各一丸。
胃好的饭前吃,胃不好的饭后吃。
配着黄酒送服会更好。每天温一小杯,用黄酒送服黑芝麻丸,早晚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