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bdfyy999.com/理解经方必须明晓下五味图诀:
#寻找百度AI写手计划#古人云“明得五行颠倒颠,便是大罗仙”也。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辅行诀》五脏补泻方所用中草药,可以对照下面二十五味药精表: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二十五味药精如同五脏之井荣俞经合-五五二十五输穴,总辖三百六十五味药,诸病通用。犹如武林高手,只用一套太祖长拳,打遍天下无敌手。上表现代版本系张大昌追忆而成,原文处涂改有十处,很多学者认为可以文中诸多补泻方来校正原文,但是补泻方也是张大昌追忆而成,其草药排列顺序不一定就符合君臣佐使补泻规则,因此还得多方综合得出来,目前这个表比较符合《辅行诀》制方规则。现信学中医的都对组方很感神秘,但是有没人教授组方规则,当今中医师基本都是时方家,其组方就是常人的哪病配哪药,其方只是各种草药的堆积,毫无章法,一本烂账,往往还以几十位药的巨方而炫世欺名,误人误己。其实《内经》《辅行诀》已经揭示了经方的组方规则,奈何没有指引无人能真看懂。
小泻肝汤: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以清浆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不差,更作服。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这是经方的基本法则,然如何选合适药物,必合于病脉证为是。“实则泄之,虚则补之”。胁下痛,是枳实证。腹痛,是芍药证。胁下痛引少腹,是枳实与芍药合证。枳实味酸,芍药味酸。二味酸以泻肝。
补注:可以治疗胁下痛,腹痛的有多种药,但是遵循五味法则,必须选用酸味草药,因此需要知道草药的五味属性,这步浩大工程我们的先祖神农已经替我们完成了,我们只要用就行了。酸乃金,肝欲实,以酸金泻之,此乃《难经》“木欲实,金当平之”,即乙庚之意也。二味药中,根据“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那么显然枳实是君药,同分量的芍药是臣。方中省略了一个证候,就是干呕。这是生姜证。一般标准的用语是“呕”用生姜,“干呕”是用干姜。这只是用药的一般表态式。这个省略的证,可以出现,即使不出现,也要用此方。因为泻中必有补,生姜之辛以补之,并引二味入肝中。
补注:这就组方法则的运用,你看到了辛酸甘的选用之法。学习伤寒论经方的,经常会看到一些名中医教授经方时说某经方只要有主证就可以用,不必数证具备,那么怎么辨别经方的主证和次证呢?在这里酸味入肝,必须用辛味补之,因此方中必须有辛味之生姜,不管你有没有呕的症状,生姜在方中是佐使。这里就可以看出呕是一个次要症状非主症。由此可以看到经方法度森严,主次分明,尊规矩而制。有了术数规则,看内经,看经方,你就不会觉得空泛了。大家对比后世医生开的时方,两者高下立盼,何也?时方只注重病脉证寻对应草药而不知五味配属组合也,因此时方没有主次,组方没有法度,凌乱不堪,一盘散沙。所谓“五脏方”不只是针对五脏而是包含六腑,不过以五脏为主论罢了。这个“迫急”是一般的,不是很急,所以用芍药。没有用甘草。若是迫急无奈时,则必有甘草。这是经法的法则之一,是经法的规范表述式。若胁下痛引少腹,干呕吐涎沫,则枳实芍药干姜汤主之。这时就不能再套用生姜了。所以,经法只是示例,不是固定的公式。经方是可以加减变化的,但是必须是按照经方的法则去加减变化否则有害无益。如果没有少腹痛,而是咳逆上气,去芍药,加五味子。枳实干姜五味子汤主之。枳实五味,也是二酸药,干姜是一辛药,仍然是二泻一补的结构,结构上还是小泻肝汤,所以,小泻肝汤的变化是一个方族,不是就那么一个方子,那只是示范,有代表意义的一个。如果从方证的维度上来看,整个汤液经法体系自始至终无不贯穿这一思想。经方如同楷书一样,法则森严。而时方则如行书或草书,可以任意挥洒,可以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自己的风格。法则的法度森严,决定了使用上的要求的严格。一个地方不审慎,“违法”了,就可能愤事。所以近年书法大赛中写楷书的人很少,就是楷书写得稍有一点不合“规矩”或“法则”,就马上被人看出来。不能入选。而其它的书法作品则可以掩丑。经方与时方,有类于此。第三个方面是药量。三味药都是三两,等量。古法药量,一般以三两为正,半夏以半升为正,麦冬以一升为正。三两取生数,三为生气五为死。治病是为了让人活命,不是要把人治死的。所以不用五两为正。三居东方,生气之所。古之吐纳之法,多取三数,向东方,服紫霞法等。这是数的技术,简称数术。
生姜这味药,做为使药。它能使经脉中的水气或液态物质横向,由脉管壁向外发散。由管道内通过管道壁渗透到外面。所以,凡脉细者,绝不可以用生姜。仲景经法,凡用生姜之方,绝无脉细者,脉中的成份都跑到外面去了。脉会更细。例如,当归四逆汤中,就去掉了生姜。临床上有人随手就加了生姜。加的量小还问题不大,加的多了到三两的标准量了就坏事了。为什么呢?因为当归四逆汤,是以当归为君,当归与桂枝相遇时,当归有一种力量,能把桂枝牵引到厥阴区域来。当归的量与桂枝量相等时,就可以发挥这个作用,而一旦当归量少于桂枝,就牵引不运了,小马拉大车嘛。生姜与桂枝的作用方向正好是垂直的。生姜是延着法线方向,向外。而桂枝是延着轴心方向,在外面看是切线方向,向前。也就是说,把血管内的血液由肝库延血管推向四末,走向毛细血管方向。当归呢,当归是专门把肝库的血引到体表层毛细血管的,所以,寒热洒洒在皮肤中,当归主之。而在当归四逆汤中,如果加了生姜,血液在桂枝作用下由肝走向体表层毛细血管的过程中,生姜横向的把一些成份散发到血管外面去了,等到了毛细血管区域的时候,就是当归区的时候,血管量就不多了,这就是生姜坏事的地方,仲景有意在桂枝汤里去掉生姜,加当归细辛木通。
补注:这里开始用西医的角度来解说草药对人体的作用。其实不必如此迎合西医,中医只用五味治病,至于分子层面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可以作为医学研究去探索,但是不必非等西医确定了,中医才有信心开方。分子层面的讲解无需过多,因为你不一定能准确的描述分子层面的反映,反而致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