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行气止痛诸木香 [复制链接]

1#

《中国药典》(年版)收载有“木香”之名的药物只有三种,即木香、川木香和土木香。虽言“木”香,来源却非木本,而是来源于菊科草本植物的根。从药材质地而言,三者中只有川木香质硬脆、易折断,余者质坚硬、不易折断。从功效而言,三者皆有行气止痛之效,然木香另有健脾消食之功,土木香兼有健脾和胃、安胎之效。

从历代应用和市场流通品种看,还有其他有“木香”之名的中药,如广木香、云木香、青木香、祁木香、红木香等,以下逐一分说。

木香、广木香、云木香本一物。木香原主产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国,以自广州进口、形如枯骨的质量最好,故有广木香之称。《四声本草》也说木香“昆仑船上来,形如枯骨者良”,《本草图经》则言“今惟广州舶上有来者也,他无所出”。后我国大量引种,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尤以云南丽江地区和迪庆州产量最大、质量佳,故又有云木香之名。现临床处方用药时,多用广木香或云木香之名强调优质饮片入药。

木香,来源于菊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木香的根,又有名青木香(《本草经集注》)、南木香(《世医得效方》)等。药材气香特异,味微苦。木香本名蜜香,因香气如蜜,后讹传为木香。《本草纲目》载言:“木香,草类也。本名蜜香,因其香气如蜜也。缘沉香中有蜜香,遂讹此为木香尔。”木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言“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木香辛散苦泄温通,芳香醒脾,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木香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香汤,与青皮、姜黄、莪术、炒麦芽等同用,治食积气滞、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减少、噫气吞酸、呕逆噎闷者。《太平圣惠方》木香丸,配当归、川芎、黄芩、桔梗等药,治小儿冷热不调、腹痛不可忍,或时寒热、下痢脓血者。《中国医学大辞典》香砂六君子丸,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砂仁、陈皮、半夏、枳实等药同用,治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脘腹胀满、呕恶食少、消化不良等症。因木香辛温香燥,易伤阴血,故阴虚、津亏、火旺者慎服。

质脆易折川木香。川木香,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根。因主产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雅安等地而得名。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药材外皮脱落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油头”。呈圆柱形,习称“铁杆木香”,或成纵槽半圆柱形,习称“槽子木香”。川木香仅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胸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

祁木香亦为土木香。土木香为菊科植物土木香的根。气微香,味苦、辛。主产于河北,有祁木香之称(《河北药材》)。《蜀本草》中记载后蜀国主孟昶苑中曾种的“木香”,《本草图经》考证后认为“恐亦是土木香种也”。另有《本草衍义》中所称塞外所得青木香,亦为土木香。土木香有健脾和胃、行气止痛、安胎的功效。临床用于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湖北中草药志》有用土木香治牙痛的记载,直接捣烂或嚼烂,含患处或入虫牙孔内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血虚内热者要慎服。

古今青木香莫混用。今之青木香为藤本植物马兜铃或北马兜铃的根,而古之青木香乃木香的别名。《新修本草》中将马兜铃根称作土青木香,便是对木香的别称青木香而言。《本草纲目》明确记载木香“昔人谓之青木香,后人因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乃呼此为南木香、广木香以别之”。《本草蒙筌》将土青木香简作青木香,今通行之。因此在按古方用青木香时务必注意,切莫用错品种。如从苏合香丸拆方研究冠心苏合丸时,用的便该是菊科植物青木香而非马兜铃根青木香。马兜铃根青木香含有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不可用于中成药,饮片配方也应慎用,不宜久服。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有青木香的中成药品种早在年9月30日前已将处方中的青木香替换为了土木香。《中国药典》年版及之后也已将该品种删除。目前仅有《广西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有收载该品种,言其有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南五味子红木香。红木香为五味子科常绿木质藤本长梗南五味子的根或根皮入药,味辛性温,有理气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消肿的功效。红木香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言“治风气痛,伤力,跌扑损伤,胃气疼痛,食积,痧胀等症,俱酒煎服”,主治气滞脘腹胀痛、筋骨疼痛、痛经、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等证,民间多用。红木香虽未被药典收录,却也被多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录,如《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三版)(年版)记载红木香来源于南五味子的根或根皮,且言临床处方写红木香、紫金皮均付红木香。有《疡科选粹》一紫散,用紫金皮、生地黄治伤损眼胞,青黑紫色肿痛。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