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儿积食的食疗养护方法 [复制链接]

1#

积食,又名食滞、乳滞、积滞,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酸臭味,便中有未消化物为特征。

本病与西医所说消化不良相近,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为多见,常在感冒、泄冯、疳症中合并出现。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为疳证。药王孙思邈:″大饱伤神饥伤骨,太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胀损心肺。阐述了食对于人体的伤害不仅限于消化系统功能方面,还伤害其它系统。张从正有一句育儿名言“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饮食不宜过饱,及正确育儿观念对小儿健康的重要性。

容易导致积滞的食品:各种肉类、鱼、虾、海产品;这些就不能经常给孩子吃,鱼生火、肉生痰,小儿吃了,内火重,难以消化,大便酸臭,连打嗝都是酸臭的。

1.小儿积滞的病因

1)乳食内积:伤于乳者,多因哺乳不节,过急过量,冷热不调;伤于食者,多由饮食不节,或过食高热量、高蛋白等难以消化的食物,或添加辅食过多过快等原因所致;

2)脾虚夹积。小儿脾虚,也会导致积滞。

2.治疗小儿积滞的食疗和中成药

1)乳食内积型

主要表现:乳食不恩,食欲不振或拒食;乳后吐奶;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酸臭。呕吐物较多,烦躁,啼哭,晚上睡不安,低热;大孩子喜欢顶嘴,舌红苔腻,这都是内在有实热的表现。

食疗:三仙内金茶。焦三仙各5克,鸡内金5克,水两碗,煮开后小火熬15分钟,每次喝半碗。如果还有食积而发热,再放芦根20克,一起煮。

中成药:化积口服液、小儿消食片、江中健胃消食片

积滞较重,郁而化热者,可服用:枳实导滞丸(比如孩子晚上吃太多太滋腻,半夜发热,就可以用枳实导滞丸)

外敷法:神曲30克,炒麦芽30克,山楂30克,槟榔10克,生大黄10克,芒硝20克,把药炒热,用布包好,热熨腹部,每次30分钟。

2)脾虚夹积型

主要表现: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腹满喜按。不爱吃饭,稍微吃一点就饱,喜欢按肚子,大便稀,还有酸腥味,还有未消化食物或乳块在大便里;舌淡红,苔白腻。

食疗:山药茯苓陈皮三仙茶。山药20克+茯苓10克+陈皮5克+焦三仙各5克,水两碗,大火煮开后小火熬15分钟,每次喝半碗。

中成药:小儿香橘丸、启脾丸

外敷法: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藿香、砂仁、木香各10g;焦三仙各10克。把药炒热,用布包好,热熨腹部,每次30分钟。

小儿食积的预防/p>

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不要过饥过饱,食品宜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

2),随年龄增长,合理添加辅助食物,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

3),平时应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护理:1),饮食、起居有时,不吃零食,纠正偏食,少吃甜食,更不要乱服滋补品。

2),呕吐者可暂禁食3-6小时,或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饮服。腹胀者揉摩腹部。若大便不通,用萝卜汤或吃生萝卜、凉拌萝卜丝,或吃蜂蜜水。

小儿积食除家庭食疗调理外,若再找正规小儿推拿店进行推拿调理,恢复健康更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