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体这2个部位,最容易被寒邪入侵别着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一提起大雪这个节气,它是很多人脑海里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同时它也是仲冬时节开幕之始,而仲冬一至,天地阴气开始聚敛成雪,能下雪的地方自然会下起雪,加上今年“双峰拉尼娜”的影响,大雪严寒的概率比较往年那可是增加了两倍之多!

所以,很多南方爱雪的小伙伴在今年就有很大的可能在自己的家乡看到降雪,虽然古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但这降雪之日,却也是最考验人体之时,尤其是下面三个最容易被寒邪入侵的部位,得赶紧在真正的凌冽前保护好。

1、居家不裸腹

现在很多人下班回家,北方的小伙伴自有暖气享受,而南方的小伙伴则大多开空调以御寒防冷,虽说享受,但也得有个尺度,现在很多人仗着屋内暖和,就自然而然地“袒胸裸腹”殊不知,这样的结果就是被寒邪悄然地进入到了身体之中。或许你觉得室内暖和,应该无寒更无邪,但中医可不这么认为,依照中医养生的观点,冬季之寒邪中的邪,比起现实中的“病害”,其实更像是一种“背景”

即不管多暖和的地方,总归有邪蛰伏,而这些邪祟之气便会乘着人松懈防备之时侵入人体,这其中爱“袒胸裸腹”者便常中其下怀,如《遵生八笺》中就告诫人们冬季居家应:“宜居处密室(没漏风的房间),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宜寒温。不可频用大火烘炙,以温懈体表,一旦减衣,则顷刻邪至矣。”

而一旦寒邪从腹入体,轻则如厕不畅,面带愁苦。重则脾阳失调,危害消化。加之冬季之时,“阳气归内,腹宜温暖,宜入易化之物。”所以再保护寒邪不入体的前提下,我们最好多吃一些“易化之物”来调和以下我们体内的脾阳,因此在众多“易化之物”中,八珍糕就因其“易化”而备受明清的帝王们所推崇。

谈到这八珍糕,它的历史可谓相对久远,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的明朝医学家陈实功。虽然陈实功主攻外科,著有《外科正宗》一书,但其一直秉持的观点是“开户逐贼,使毒外出为第一”,即更加重视内治。相对于药物治疗,也更加注重食补,《外科正宗》记录他发明了养生保健的“八珍糕”。“八珍糕”主要的八种食材是茯苓、建莲、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山药,并辅以米粉、白糖、麻油精制而成,也叫“八仙糕”。

陈实功本人也因此活到八十多岁。可以发现,“八珍糕”的食材主要带有平性益补的性质,具有健脾养胃、培元益气的功效,主要治疗身体虚弱者因脾胃病引起的体弱面黄等症状,而身体健康者服食也跨越促进消化、增加食欲,如果长期服用当然也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这种“八珍糕”既有治疗功能,又有保健功效,而且它的选材基本都来源于常见食物,并不难找。陈实功本人就在每天清晨服用数条,“百日后即可渐觉体健,久服则培养脾胃,壮助元阳,轻身耐老”。

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陈氏“八珍糕”的配方得到改良。乾隆皇帝本身就是一位美食家,不少地方小吃据说都与他有关,其中不少当然也是出于附会。但之所以是乾隆而不是别人,能成为这样的“箭垛式”人物,说明他本身对于美食还是很有讲究的,而“八珍糕”确实与乾隆有关,这在满清一些宫廷档案可以查到。乾隆四十年时,太医院将陈氏“八珍糕”改良,把山楂改为人参,麦芽改为莲子,人参和莲子具有补气固肾的功效。御医们评论“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然后这个事情还被一档宫廷饮食文化节目《我在宫里做厨师》加以重现,其中内容便是由御厨传人对清宫美食进行复刻还原,并由六位明星嘉宾扮演皇帝皇后情景再现。其中第一期节目讲的就是养生益寿的“八珍糕”制作,由“五阿哥”苏有朋变身“皇阿玛”乾隆参与品尝。

而另外一个喜食“八珍糕”的名人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年方四十就出现“心脾不足”的症状,太医李德立以乾隆时期的“八珍糕”改良后进献,而慈禧在食用之后,病情明显有所好转,此后便一直服用“八珍糕”,最终也活了72岁。人生七十古来稀,72岁在当时也算长寿了。乾隆还是慈禧的延年益寿自然还有其它方法,但从其长期服用“八珍糕”直到去世来看,“八珍糕”所起的保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此又有了“男八珍”“女八珍”的说法。

以下是八珍糕的适用人群:

1、八珍糕调养脾胃的经典名方,许多专家推崇的山药薏米芡实粥和四宝粥等,都是由八珍糕延伸而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

2、山药、薏米、芡实在《神农本草经》中都被尊为上品,经常食用有益智安神、延缓老迈的保健作用。

3、淮山药“健脾补虚,滋精固肾”,芡实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所以很适合用八珍糕调补。

4、都非常适用。多吃八珍糕可以培补体内血气,而只要人体的血气充足,那么才会有抵御外邪的坚实基础。

2、外出不露脚

关于脚有多重要及它有多么容易遭受寒邪,《内经》中其实已经讲的很明白了:“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意思是湿寒之气侵入人体时,一定首先从足部开始,加之足部为各经络所富含之处,所以通常来讲一旦足部遭寒,也能率先感知,但偏偏每逢冬季很多人却对自己手脚冰凉的现状不以重视,殊不知这阳虚体寒的体质便是从此开始的。

而有这阳虚体寒的体质的人,大多又以女性为主,可能这也与女性爱美的天性也有关系,因此自大雪以后,各位小姐姐们请千万要记得穿上秋裤,毕竟摇曳的裙子属于夏天,露踝的鞋子不能保暖。

再者,我们一天外出工作下来,回到家里也是一身寒气,而要想驱散这些寒气,泡脚可谓最廉价、最快速的方法了,所以一般很多人泡脚的第一感觉有时往往不是温热之感,而是先一阵轻微的冷颤才觉暖流入体,这便是因为泡脚可以排寒的缘故。

但泡脚的时候,我们也一定得稍微注意一下把控时间,这时间最好控制在十五分钟内,且要以出微汗为最佳,所谓“汗主化邪之功。”这汗一排,邪气也就顺着去了。

最后,泡脚的水温也要注意,如果水温太冷让经络收缩来,那么将起不到半点驱寒的作用,而太热则会伤及皮肤让第二天的寒邪变得更加严重,所以泡脚的温度最好控制在40~45°左右。当然如果为了效果更好,那么最好去使用一些带了独特药材的泡脚包来进行养护,就比方说:温胆汤。

这温胆汤脚汤方源于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其方主要由茯苓、陈皮、法半夏、竹茹、枳实、炙甘草所组成,本是可服用的汤剂,但随着时代发展,便被聪明的养生人士发现,这煎熬过的温胆汤药材泡脚奇效甚于口服。

古籍曾云:“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而之所以温胆汤可以跟我们的脚发生那么奇妙的反应,正是因为我们的脚底乃人体六经起始之处,所以用温胆汤来当做祛湿排寒散毒的突破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并且脚部皮肤通络性佳,相比身体其他处的皮肤,脚对这些草本的吸收更为快速,且在热水的助力下,可以快速使药力渗透进皮肤。

关于其功效的考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道:“治寒症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所以啊,温胆汤它不仅仅是单纯在祛湿化痰,同时还调畅气机,并能让身体的气机恢复正常运转。

泡法要诀:

首先:将配好的草本先用大火煮开煮沸,使这些草本的药力得以在水中发散,以利于我们脚部的吸收。

最后:将煮好的水连同草本一起倒进泡脚桶,泡脚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搭配起来麻烦,这边也有现成的泡脚包,根据罗大伦博士的温胆汤方子调配,把这些草本研磨碎了后,装进无纺布的袋子中,拆开后,便会发现其中的草本颗粒清晰可见,且药味沁鼻。

而且泡的时候不用拆,直接把这个无纺布袋子放进锅里煮,和上面的方法相同,煮完连同泡脚包和水一起倒进泡脚桶中,这样更便于我们泡完清理泡脚桶。

体内痰湿很重,那就早晚各泡一次,轻一些那就睡前泡,水温控制在45℃左右,不仅祛湿,还能驱寒,把体内积累的陈寒都瓦解掉,更利于瓦解体内的寒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