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不同药物对动物在体实验肠蠕动的影响,并比较三承气汤泻下作用的强弱,加深学生对传统中医方剂三承气汤的了解,对中医药的组方奥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昆明种小白鼠,雄性,18g±2g。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灌胃器,长尺,炭末。
试剂:%大承气汤煎液:大黄12g(后下),芒硝9g(后下),枳实12g,厚朴15g。上药先煎枳实、厚朴,再入大黄,煎液冲溶芒硝。
%小承气汤煎液:大黄12g,枳实9g,厚朴16g。三药同煎煮。
%调胃承气汤煎液:大黄12g,芒硝12g,炙甘草6g。先煎大黄、甘草,煎液冲溶芒硝。
三承气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大承气汤组成: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煎服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主症:脉沉迟或实大,潮热谵语不能食,汗出,手足濈然汗出,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大便秘结,小便数或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心中懊,烦不解,喘冒不得卧;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结痛,口干舌燥者;阳明刚痉,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
小承气汤组成: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煎服法: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服之,若更衣者勿服之。主症:大便硬,谵语,潮热,脉滑而疾,微烦,小便数,下利。
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四两,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煎服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煮一二沸。主症:蒸蒸发热,腹胀满,心烦,濈然汗出,不大便。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比较: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内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1.称重与标号分组 将实验动物称重,以市售染发剂顺序标号。取空腹12小时的小白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大承气汤组、小承气汤组、调胃承气汤组,每组10只。
2.造模与给药 各实验组分别按0.2mL/10g体重灌服含有10%炭末的以下药物。甲组:生理盐水。乙组:大承气汤煎液。丙组:小承气汤煎液。丁组:调胃承气汤煎液。给药后注意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
3.取材 给药后20分钟,处死动物,打开腹腔,轻轻取出肠管,剪去附着在肠管上的系膜和脂肪,剪取上端自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拉成直线。
4.测量与计算 测量从幽门至回盲部整个肠管的长度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炭粉前锋移动的距离作为“炭末移动距离”,计算每只小鼠炭末移动百分率(表6-6)。公式:炭末推进率(%)=炭末移动距离/小肠总长度×%。
表6-6 三承气汤对小肠炭末的推进率
5.统计处理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四组小鼠炭末移动百分率的差异。
1.实验前动物禁食,不禁水。
2.给药与处死动物的间隔时间必须严格遵守。
3.剪取肠管避免过度牵拉,否则影响测量长度的准确性。
4.各项操作要轻柔,避免挤压肠管导致炭末前移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1.一般情况灌服三承气汤的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尤以大承气汤组最明显。
2.小肠炭末推进的距离结果显示,大承气汤组推进距离最远,调胃承气汤组次之,最后是小承气汤组。
1.三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方面有何不同?
2.如何解释调胃承气汤的推进率高于小承气汤?
3.该实验设计有何改进之处?